EP.222 站起來就頭暈、眼前一黑?可能是「姿態性低血壓」!

前陣子門診來了一位大姐,有糖尿病、高血壓及輕微腎臟病,一直在門診穩定追蹤。但那天她一坐下,很緊張地問:「醫師,我是不是中風了?」

我心中一緊,趕緊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大姐說:「我這幾天,不管是從床上起來,還是從椅子上站起來,都覺得頭暈暈的,眼前還會一黑,就是台語說的『歐暗暝』!都要趕快扶著東西,或再坐一下才不會跌倒,覺得天旋地轉。」

她描述就診當天早上,準備從床上坐起來弄早餐,一站起來,眼前瞬間黑掉,差點摔倒,趕緊扶著床邊,過一陣子視線才慢慢恢復。而且,這種情況發生的越來越頻繁。

聽完大姐的描述,雖然症狀嚇人,根據經驗,這比較像是「姿態性低血壓」,也稱為「直立性低血壓」。

什麼是「姿態性低血壓」?

姿態性低血壓顧名思義,就是「姿態變化」造成的低血壓。

當我們躺著時,血液是均勻分佈的;但當我們突然站起來,地心引力會使大約 300-500 cc 的血液瞬間流向我們的雙腳。

這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偵測到血流不足,立刻下令:「血管收縮!心跳加快!」把血液往上打,確保腦部有足夠的血液供應。

但如果這個「補償機制」失靈,大腦的血流管灌不足,就會立刻出現頭暈、視線模糊、甚至昏厥的症狀。

醫學定義:在變換姿勢(如躺著到站著)的 3 分鐘內,收縮壓(高的血壓)下降 20 毫米汞柱(mmHg),或舒張壓(低的血壓)下降 10 毫米汞柱,就符合姿態性低血壓的診斷。

為什麼會發生?最常見原因是「缺水」

姿態性低血壓其實不罕見,年紀大、孕婦、或是有三高(特別是糖尿病)的患者,血管彈性較差,反應比較慢,就容易發生。

不過,最常見的原因是「脫水」或「血量不足」

例如天氣熱、在戶外工作流失太多水分,或是有些人怕頻尿、怕水腫而刻意少喝水。當身體總血量不足時,血管再怎麼收縮,也無法送足夠的血到大腦。

10 大可能引起姿態性低血壓的藥物

除了脫水和慢性病,許多「藥物」也可能是元兇。如果症狀反覆發生,請務必檢視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

以下是 10 大常見可能造成姿態性低血壓的藥物:

  1. 利尿劑 (Diuretics)
    • 作用: 常見的高血壓藥物,幫助腎臟排出多餘水分與鹽分。
    • 原因: 當水分排出過多,或補充不足時,身體的血液容積會變小,導致血壓偏低。
  2.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CCB)
    • 作用: 另一類常見的降血壓藥(例如:脈優 Amlodipine)。
    • 原因: 它的原理是「放鬆血管」,但當需要站起來、血管該收縮時,它放鬆的效果會讓血管「收縮力道不足」。
  3. 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s)
    • 作用: 治療憂鬱、焦慮或慢性疼痛。
    • 原因: 尤其是三環類 (TCA) 或血清素抑制劑 (SSRI),某些成分具有「抗膽鹼作用」,會干擾血管的即時反應。
  4. 安眠藥 (Sleeping Pills)
    • 作用: 幫助睡眠、鎮靜。
    • 原因: 特別是 BZD(苯二氮平類)藥物,它們會抑制「交感神經」,而血管收縮、心跳加快,正是需要交感神經來作用的。
  5. 抗精神病藥物 (Antipsychotics)
    • 作用: 治療思覺失調、躁鬱症等。
    • 原因: 它們會阻斷多巴胺受體,這會影響到血管的擴張與心臟的輸出能力。
  6. 鴉片類止痛藥 (Opioid Painkillers)
    • 作用: 強效止痛藥(例如:嗎啡 Morphine),用於術後、癌症或慢性疼痛。
    • 原因: 它會抑制疼痛中樞,連帶使交感神經的活性下降,導致血管舒張。
  7. Trazodone (抗憂鬱/助眠藥物)
    • 作用: 常見用於失眠或憂鬱。
    • 原因: 這款藥物除了影響血清素外,同時也有「甲型阻斷劑 (Alpha-blocker)」的效果,會使血壓降低,常發生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
  8. 硝酸鹽 (Nitrates)
    • 作用: 治療心絞痛的「舌下含片」。
    • 原因: 這是非常強效的血管擴張劑,能迅速緩解心臟缺氧。但也因它作用超快,血壓會迅速下降,所以使用時一定要坐著或躺著,千萬不可站著含藥!
  9. 甲型阻斷劑 (Alpha-blockers)
    • 作用: 常用於男性攝護腺肥大(例如:Doxazosin)。
    • 原因: 這類藥物本身就會放鬆血管、降低血壓,尤其在剛開始服藥時特別明顯。
  10. 乙型阻斷劑 (Beta-blockers)
    • 作用: 常用於高血壓、心衰竭或心律不整。
    • 原因: 它的作用是讓心跳變慢、收縮力道減弱。當你站起來時,身體需要心跳加快來補償,但這類藥物會「抑制」心跳加速,導致血壓拉不起來。

案例後續:調整藥物與多喝水

回到上述大姐的案例。我當場為她測量不同姿勢的血壓,發現她「躺著」的血壓 130/80 mmHg,但「一站起來」血壓立刻掉到 100/65 mmHg,收縮壓足足掉了 30!她當場也覺得頭暈。

我看了她的用藥,她正在吃一顆三合一的複方血壓藥,裡面剛好就包含了「利尿劑」與「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上述第1、2項)。

推測是因為那陣子天氣轉熱,她水喝得少,加上藥物讓她血壓控制在 110-120 左右(對她來說可能偏低了),導致站起來時血壓掉得太低。

處理方式很簡單:

  1. 多喝水。
  2. 將她的三合一藥物,暫時調整為二合一(拿掉了利尿劑)。

兩週後大姐回診,開心地說:「醫師,我照你說的多喝水、換了藥,真的就再也沒有頭暈了!」

別急著停藥,先做好「血壓紀錄」

如果有「姿態性低血壓」的困擾,千萬不能自行停藥,因為這可能是其他疾病(如貧血、神經病變、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甚至也可能是中風。

最好的方式是:在家中測量並記錄「躺著 5 分鐘」、「坐著」、「剛站起來 3 分鐘內」這三個不同姿勢的血壓。

下次看診時,將完整的「血壓紀錄」和「藥物清單」 一起帶給醫師,醫師才能像偵探一樣,從中找到線索,做出最準確的判斷與治療。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