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常見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包括年紀、肥胖、壓力等,但是你知道嗎,有一種類型的高血壓,可能吃了好多種血壓藥都壓不下來,但其實只要找出真正病因,就有機會根治喔!這一類型的高血壓稱為「續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這次要介紹造成續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
原發性高血壓 vs. 續發性高血壓
造成原發性高血壓 (primary hypertension)原因很多,致病原因可能是年紀大、動脈硬化、體重過重、鹽分攝取太多、壓力、生活習慣、菸酒、缺乏運動等,台灣目前高血壓患者約476萬人,原發性高血壓約占全體高血壓人數的90%。
續發性高血壓是指其他病因造成血壓升高,臨床上常合併其他症狀,只要適當處理造成高血壓的原因,甚至可以根治高血壓,免除終身吃血壓藥的不便,以及避免高血壓引起的慢性病併發症。
續發性高血壓常見原因
續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是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其次是慢性腎衰竭、腎動脈狹窄、庫欣氏症候群、嗜鉻細胞瘤、主動脈狹窄、腎臟腎素分泌瘤及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等,約佔全體高血壓人數的10%,約53萬人。
好發族群
- 高血壓初發年齡在30歲以前或50歲之後
- 定期服藥,吃了兩三種藥血壓仍居高不下
- 高血壓合併低血鉀
- 出現中央性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皮膚變薄(庫欣氏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
- 血壓高合併心悸,頭痛,冒冷汗(嗜鉻細胞瘤 pheochromocytoma)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介紹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佔續發性高血壓80-90%,醛固酮(Aldosterone)是人體重要的荷爾蒙,負責維持血壓的平衡,會作用在腎臟,讓腎臟留住鈉離子、排掉鉀離子, 當鈉離子留在體內,就會留住水分。不過,若腎上腺的皮質異常增生,或是有腫瘤影響,會讓醛固酮分泌增加。
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頑固型高血壓(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其他症狀多與低血鉀有關,包括頭痛、頭暈、視力改變、呼吸困難、肌肉無力、低血鉀引起的心律不整等。
檢查方式
會需要進行抽血檢查,檢查患者的血鉀、血鈉、腎素、醛固酮的數值。此外,電腦斷層掃描也可能用於檢查腎上腺是否有腫瘤或其他異常
治療方式
治療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目標是控制血壓和解決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治療方法根據並因而異:
有60%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因兩側腎上腺皮質異常增生,通常須服用醛固酮阻斷劑,再加上1-2種高血壓藥物,就能控制好血壓。
其次是單側腎上腺腺瘤,佔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約30%,再其次是單側腎上腺皮質增生,約佔10%,上述兩種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泌尿科醫師藉由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就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案例分享
56歲的劉先生,六年前被診斷罹患高血壓,近來在某醫院抽血時發現低血鉀2.7(正常值3.5-4.9),醫師開立補充鉀離子及降高血壓藥物,未再細究原因。
有一天劉先生發生胸悶,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急診醫師原來擔心可能是肺栓塞,經過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後,並未看到肺栓塞,於是請劉先生再到心臟科門診追蹤。而心臟科醫師看完病人在急診做的電腦斷層影像後,發現左腎上腺有1公分的瘤,再轉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系、內分泌科王子源主任門診,經診斷為左腎上腺瘤造成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之後由泌尿科醫師用腹腔鏡成功切除左側腎上腺,劉先生手術後血壓很快下降,經過多日休養後,血壓也逐步恢復正常,至今無須服用降血壓藥物,已經停藥一個月。
提醒民眾,若高血壓控制困難,須找尋續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建議可至新陳代謝科門診找出真正病因,才能避免嚴重併發症。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