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7 我有睡眠障礙怎麼辦?療癒音樂助改善 ft. 療癒音樂家顏爾呈

你有睡眠障礙嗎?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假如晚上睡覺沒吹冷氣,根本無法入睡;加上有時候on call,半夜需要起來接電話,有時候掛上電話反而睡不著了,因此我都必須聽舒眠歌曲入睡。最近聽到「武陵風光」這首歌,真的有種在武陵農場吹風、聽潺潺流水,置身在山中的感覺,因此這一集訪問「武陵風光」的作曲家、卡西歐音樂旅人,同時也是療癒音樂家顏爾呈,和我們分享製作「武陵風光」的心路歷程,睡眠音樂和音樂教育喔!

首張專輯《回歸》介紹

《回歸》是我的鋼琴創作專輯,於2021年5月14日發行,會特別提到這一天,是因剛好是政府發布三級警戒的第一天,原本這張專輯有很多實體演出和簽名會,但因為疫情的關係,被迫暫緩或延期,所以當時大多在電台宣傳專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人心惶惶,情緒比較低落,剛好可以透過這張專輯穩定大家的情緒。譬如藉由「晨曦」這首曲目,鼓勵大家疫情終究會過去,太陽依舊升起;或是專輯中的「一個人的華爾滋」,讓大家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跳舞,而是身邊會有家人和這張專輯陪伴你。希望透過各種方式,讓大家可以放寬心,這就是第一張專輯的迴響。

其實創作「武陵風光」這首歌,已經是十幾年前,當時創作完後,就立刻表演,演出後就立刻有人跑來詢問哪邊可以買到這張專輯,也因為聽眾的這句話,鼓勵我繼續創作,後續都收錄在這張專輯中。

為了重現武陵農場或雪霸國家公園的氛圍,製作團隊跑到2300公尺海拔的高山上,蒐集現場的環境音,所以大家在聽專輯音樂的時候,背景音可以聽到蟲鳴鳥叫、潺潺水流、風聲、樹葉颯颯聲,這些都不是罐頭音樂,都是實際去採風收音的聲音。

第二張專輯《光的入口》介紹

《光的入口》稱為有聲書,製作比第一張專輯更龐大,我和自然療癒師JasonSky蘇敬惇設定三個主題,都是以睡眠、情緒、靜心做創作,將每一首曲子根據靜心或睡眠做定義。蘇敬惇本身是一位身心靈老師,對這方面的感知力很強,所以請他用他的專業,幫專輯歸納每一首曲子應該放在哪個主題。在曲目發行前,再請他於課程中實際操作,看看學生對曲子的感受和反應,確認歸納是否正確。

這張專輯最後還有一個論證,我們請醫生找25-75歲的民眾做前測和後測,前測關於民眾聽了《光的入口》之前,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HRV的心率變化,以及聽了之後,這三者變化的差異,我們再根據這些數據,以及受測者的感想,放到《光的入口》中,所以這張專輯除了感性音樂外,還有一個數據報告,作為科學的佐證。

在儀式感的部分,我們也增加卡牌活動,每一張卡牌對應的可能是你當下的心情,以及卡牌建議要做的東西,像是精油、感恩、冥想等,再搭配一首音樂,這樣就會有科學、儀式感和音樂。除了音樂外,也加上水晶缽,結合音樂和聲音療癒,讓整張專輯更完整。

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有一位幼稚園老師將我們的音樂拿到班上,當大班學生很吵的時候,播放給他們聽。實驗結果是通常第一次「光的入口」這首歌,班上大約三、四個小朋友,音量會從喧鬧到剩1/2音量,放第二次後,大約播到一半時,所有人都會安靜。當聽到這個結果,其實我滿驚訝的,原來小朋友對音樂的感知力,還有音樂本身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尤其疫情的時候,因為小孩整天關在家裡,都用視訊上課,生活作息比較紊亂,通常到了睡覺時間,小孩會鬧、不想睡,有些家長就會播放這張專輯給孩子聽,家長的回饋是,小孩的穩定性和入睡的時間都會縮短。

也有家長的孩子就讀慧燈中學,每天早自習學生可以票選要聽什麼樣的音樂,當時《回歸》這張專輯,被票選為早自習的音樂,換句話說,音樂也可以是陪伴孩子唸書很好的方式。

《光的入口》與睡眠障礙

針對睡眠的部分,有科學報告指出,如果躺在床上超過8分鐘還無法入睡,可能有輕度的睡眠障礙,所以在睡眠這一塊,也特地做了一首8分鐘的曲目「夢之園」,希望聽眾在8分鐘內可以進入夢的花園,早點進入夢鄉。

《光的入口》在曲目的排序上有一個脈絡,將光的入口擺在第一首,是希望邀請大家進入一連串情緒、睡眠的主題中,透過冥想的方式,敞開自己的心。

顏爾呈專輯比較

《回歸》和《光的入口》比較

《回歸》是一個森林療癒全創作專輯,當工作、課業、通勤上,需要專注力、陪伴的時候,就很適合聽這張專輯。

《光的入口》主題明確,是以睡眠情緒進行,當心情比較低落的時候,就可以從曲目中,甚至幫自己抽卡牌,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長期睡眠不足,會引發很多健康問題,《光的入口》可以作為一個幫助睡眠的工具,尋找適合自己的曲目,再透過精油、冥想等方式,幫助入睡。

如何引導小孩走上音樂之路

音樂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學興趣,一個是演而優則導,也就是說當興趣繼續進步,就會變一個專業。用另外一個方式比喻,學音樂像是在少林寺學武功,要先從蹲馬步開始,這個階段的養成期會非常久。再者,假如有學音樂的孩子,受挫力、紀律會比一般小孩好,因為當爬過一座山,會發現還有一座山在等著你,有點像寶可夢尋寶的過程。

雖然學音樂不輕鬆,但是過程中可以療癒自己,或暫時放下學業、繁雜瑣事,轉移自己的心情,是一個很好的藝術療癒。

音樂家練琴的心態會有不同嗎?

以我自己來說,到了這個階段,練習和表演的時候心態會不一樣,通常練習的時候比較處於理性思維,會思考如何把曲子詮釋好。像是和他人合奏的時候,會顧慮到哪一個片段是我的獨奏?哪一個部分是別人的獨奏?什麼時候該退讓?輪到我的時候何時應該出來?這些都需要經過縝密的思考。有點像是電影導演前期拍片製作的概念,怎麼走位會比較順、鏡頭該怎麼拍。

當到了台上表演的時候,就會增加感性的部分,減少理性的部分,這時候就盡量不去想一些基本技巧的問題,反而是透過感性面,勾起大家對這首曲子想要表現的情緒氛圍。以上是練習和表演當中會有差別的地方。

如何引導孩子練琴

給學鋼琴孩子的建議

學音樂跟其他所有才藝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學音樂不能只靠老師,還需要有家長的陪伴,這會是小孩子音樂學得好壞與否,佔大概50%的比例。50%是小孩、50%是家長,反而老師不是最重要的。

就如開頭所言,練鋼琴是一個進入少林寺的進程,必須經過很多枯燥乏味的練習,此時家長的陪伴就很重要,有點像是爬山需要有嚮導,幫忙支援練琴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彈得不錯的孩子,家長可能不太會彈鋼琴,但長期陪伴下來,每一位家長都成了音樂專家,都聽得出來曲子彈奏上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家長有關心小孩的練習的狀況,這是學鋼琴跟其他才藝很大的不同之處。

如果小孩子要學得好,家長適時的鼓勵和叮嚀,都可以幫助小孩學琴更有效率。假如小孩沒練琴,上課時老師就會在聯絡簿上紀錄,回到家家長看到就為斥責孩子,接下來可能就放棄學琴了,這樣很可惜。假如用正向的方式,鼓勵孩子每天練完半小時,就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這樣就會有動力繼續練琴。

以大提琴家馬友友為例,當初他在學大提琴時,他的父親只要求他每天拉8小節或16小節,一定要演奏得非常完美,練琴時間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這就是馬友友父親的音樂教育。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