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24 骨質疏鬆不只是補鈣!「骨質保衛戰」三部曲

鈣、磷與維生素 D 是維持骨骼強健的「黃金鐵三角」,一旦代謝失衡,骨質密度便會隨之下降。臨床上,慢性腎臟病患常有的疑問在於:「腎友確診骨質疏鬆後,其治療方式是否與一般大眾相同?」

事實上,兩者的治療邏輯截然不同。

在深入探討腎臟病患的特殊治療指引前,必須先建立正確的基礎觀念。本文將剖析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醫學界針對骨質疏鬆好發族群——「停經後婦女」的標準治療模式,以此作為後續了解腎友特殊照護的對照基礎。

為什麼停經後容易骨質疏鬆?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就像是骨頭的保護傘。在停經前,它能有效防止骨質流失;但停經後,這層保護傘收起來了,骨質流失的速度就會像溜滑梯一樣變快。

治療骨質疏鬆就像打一場仗,會根據患者的年紀與骨質狀況調整治療方式,我們可以將這場「骨質保衛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黃金保固期(約 60 歲之前)

目標:減少流失,預防重於治療

這個階段通常剛停經不久,女性荷爾蒙開始下降。這時候的策略是「鞏固地基」,不要讓骨質流失太快。

治療方式: 荷爾蒙補充療法(雌激素/黃體素)。透過補充雌激素與黃體素,維持體內的荷爾蒙濃度,讓骨質密度不要快速崩盤。若使用得當,這階段多半能將骨質維持在預防層級。

不過,傳統雌激素療法可能與乳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相關。使用前務必與婦產科或專科醫師討論,評估個人健康狀況與癌症風險。

第二階段:骨質修復期(約 60 ~ 75 歲)

目標:維持平衡,修補漏洞

到了這個年紀,身體自己產生的荷爾蒙更少了,這時候需要更精準的藥物來幫忙。骨頭的代謝是由「造骨細胞(蓋房子)」與「噬骨細胞(拆房子)」進行動態平衡。這階段有兩大類藥物可選:

  1.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 Raloxifene / 雷洛昔芬):

這是一種很聰明的藥物。它具有選擇性,只作用在骨頭上,模擬雌激素的效果,讓造骨與噬骨細胞維持平衡,但不會增加乳癌或子宮癌的風險。對於擔心癌症風險的女性,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 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

這類藥物就像是骨頭的「防護罩」。它的作用是抑制噬骨細胞的活性(叫拆房子的工人動作慢一點)。既然我們蓋房子的速度變慢,就讓拆房子的速度也變慢,以此來維持骨量。

特別注意: 雙磷酸鹽類藥物在某些腎臟病患者身上是不適合使用的(這點留到下一集腎友專篇詳解)。

第三階段:骨質重建期(約 75 歲以上或已骨折)

目標:主動出擊,加強結構

如果到了這個年紀,或者您發現身高突然「縮水」(例如變矮 1-2 公分,可能是腰椎壓迫性骨折),代表骨質已經相當脆弱。

治療方式: 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analogs)。雖然副甲狀腺素過高會造成骨質流失,但在醫療上,使用的是合成的副甲狀腺素,並採取「脈衝式給藥」(打一段時間、休一段時間),這種方式反而能刺激造骨細胞活躍,主動幫骨頭「加強鋼筋」,是針對嚴重骨鬆的強效治療。

調整生活型態

除了藥物治療,生活型態的改變同樣重要:

1. 骨頭需要「負重」的感覺

很多人以為預防骨鬆就是吃鈣片然後坐著休息,這是錯的!骨頭需要感受到重量(負重),它才會知道「喔!主人需要我強壯一點」而啟動強化機制。

因此,避免久坐,進行適度的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適當的重訓),讓骨骼承受適當的身體重量。

2. 存骨本也要存「肌本」

我們的身體結構就像房子,骨頭是鋼筋水泥,而肌肉就是外牆。如果有強壯的肌肉支撐,就能減少骨頭的負擔與磨損。建議長輩可以參加適合的肌力課程,預防肌少症,也是保護骨骼的關鍵。

骨質疏鬆的治療並非一成不變,上述的三個階段也可以根據狀況合併治療(A+B 或 A+C)。最重要的是,請務必諮詢醫師,由專業醫師根據骨密數據、腎功能與癌症風險,開立最適合的處方。

下一集預告:講完了「一般人」的治療,那腎臟病友(CKD) 該怎麼辦?雙磷酸鹽能不能用?為什麼腎友的骨鬆更複雜?都會在下一集詳細解說!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