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0【蛋白尿系列八】S號輕熟女 居然因為這個原因變成L號 淺談微小腎絲球腎病變

想不到蛋白尿系列已經到了第八集,這集想跟大家分享蛋白尿系列的其中一個疾病,這個疾病最大的特色是小朋友發作的機會最高,再來是年輕人,另一個特色是這個疾病不需治療就會自行痊癒,究竟是什麼樣的疾病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某天下午的門診來了一位20幾歲的年輕女性,化名小萱,原本56公斤的她,來到門診抱怨最近體重增加,飆破7字頭,而且雙腿水腫,尿液中最近出現很多很細的泡泡,沖完馬桶上面還會浮一層泡泡。驗尿後發現,小萱的全蛋白尿將近2萬(正常值為150),抽血檢查發現白蛋白大量流失,血中的蛋白質正常值為3.5以上,小萱僅有1點多,代表蛋白質流失的速度,遠高過於自己體內製造蛋白質的速度。

在先前的集數有提到,若出現蛋白尿超標,白蛋白偏低,下肢或全身水腫,則為腎病症候群,會替病人做一系列補體系統、免疫球系統、B型肝炎、C型肝炎、愛滋病、梅毒等檢查。小萱接受上述檢查後,數值均無異狀。先透過利尿劑治療後,體重僅減輕幾公斤,全蛋白尿數值依舊破萬,便進一步安排腎臟切片,確診為微小腎絲球腎病變(minimal change disease, MCD)。

微小腎絲球腎病變(minimal change disease, MCD)介紹

顧名思義代表腎絲球非常微小的病變,當切片送到病理科透過光學顯微鏡檢查幾乎正常,只有在電子顯微鏡底下,才會發現腎絲球的基底膜變薄。

可以想見,平常腎臟有幾百萬個濾網,血液通過濾網會排出尿,當濾網變得非常薄時,本來應該留在身體裡的物質,也會穿過濾網跑出去。就像體內的蛋白質,對於身體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當它跑出去,就會造成腎病症候群。

發生原因

不過微小腎絲球腎病變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就像之前用過的比喻,我們的警察免疫系統本來應該保護自己人,但當它無法辨識穿著白色衣服的歹徒,便立刻攻打,結果打到穿著白袍的醫師、護理人員,這就叫做自己免疫系統辨識不全。

造成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藥物、疫苗、腫瘤等,都可能引起微小腎絲球腎病變,所以病人會發現自己突然腳水腫,在發生之前可能已經有些過敏症狀,像是呼吸道症狀、腸胃道症狀、蕁麻疹等,就會開始出現蛋白尿,或是腳水腫的狀況。

好發族群

最常見的是小於10歲的小朋友,但是成人也不少見,大概有10%的腎病症候群其實是微小腎絲球腎病變。

常見症狀

腳突然間慢慢水腫起來,並不是一下腫,一下不腫,而是要腫就一直腫下去。有些小朋友可能會出現肚子痛、拉肚子的症狀,有些人就像剛剛提到,可能會有些病毒感染,或先表現過敏的症狀,只有很少人會出現急性腎衰竭。

也就是說,約九成以上的病人,腎功能都完全正常,但有嚴重蛋白尿、白蛋白偏低、血脂稍微偏高的情形。

治療方式

標準治療為類固醇,很多人可能覺得類固醇很可怕,實際上類固醇的治療效果很好,國內外的研究發現,90%的病人對類固醇的反應都很好。而這邊的類固醇使用方式,不像普遍一天吃一顆、兩顆,而是按照體重計算,可能一天要吃5~10顆,甚至10顆以上都有可能。

當病人服用類固醇後,會發現蛋白尿迅速減少,通常兩到三週就能見到成效,甚至體重會開始下降,像小萱使用後第一週就降5~10公斤,一個月後體重就回到原本的數字。

本來快兩萬的蛋白尿,一個月後回診只剩下400多,大概半年後就恢復到正常數值,腎臟功能也都很好。

其實微小腎絲球腎病變是一個很容易治癒的疾病,但有少數病人對類固醇反應不佳,這群病人就要考慮使用免疫製劑。

所以假如出現腳水腫,也知道自己是腎病症候群,千萬不要驚慌,因為有些病人就像小萱一樣,是微小腎絲球腎病變造成。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