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疑問:假如我已經洗腎,可以改回不洗腎嗎?答案是當然可以!洗腎並非不可逆的決定,只要家屬與醫師充分溝通,雙方根據病情進展,動態調整治療方式,在這樣的前提下,所有治療方式都可能出現,也可以被接受。以下將透過90歲阿嬤的洗腎治療過程,分析家屬在面對慢性腎臟病末期的患者,可能出現的心情轉折和治療決定。
案例介紹
一位90多歲的阿嬤,平時健康狀況穩定,某次突然呼吸喘、胸悶被家人送到及診,抽血發現肌酸酐高達7 mg/dl(正常值1.3 mg/dl)、鉀離子7.1meq/L(正常值4.5 meq/L),合併心律不整,心跳只剩下30幾下,情況相當危急。
當時伴隨阿嬤來到醫院還有三名子女,經與家屬解釋病情後,並告知會先利用藥物降低鉀離子。當下家屬考量阿嬤年事已高,決定不要急救、不要插管、不要壓胸、不要電擊、不要洗腎,關於不要洗腎的後果,也有與家屬說明清楚,若是阿嬤沒有接受洗腎,屆時很可能因為心跳越來越慢,在很不舒服的情況下離開,聽完後家屬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關於降鉀的方式,可參考以下文章
- 降鉀第一招:EP.170 我只是血鉀高,血糖又不高,為什麼要打胰島素和葡萄糖?
- 降鉀第二招:EP.173 高血鉀的緊急治療–靜脈注射鈣離子
- 降鉀第三招:EP.177 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 用吸的方式降低高血鉀
- 降鉀第四招:EP.178 腎友最討厭的降鉀粉 有效將鉀離子排出體外
- 降鉀第五招:EP.183 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 降鉀第六招:EP.184 降鉀大絕招:血液透析
阿嬤住院治療後,鉀離子降到5.8,整個人變得比較舒服,狀況也逐漸獲得控制。但是因讓阿嬤遭受這些不適的源頭是慢性腎臟病,且已經來到末期,隨時都需要洗腎。故再次與家屬討論洗腎事宜,家屬仍堅持不要洗腎,也決定簽立不急救同意書和不洗腎同意書。
又過了兩三天,阿嬤的鉀離子仍然沒有回到正常範圍,這是因為腎臟已經無法排毒和排水,導致腳、肺部開始水腫,尿量也變得非常少,經常一天的尿量不足100 C.C.,即便打利尿劑,依舊尿不出來。
洗腎的標準
通常肌酸酐大於6,出現毒素、水分累積的症狀,就會建議洗腎。像阿嬤起初因電解質嚴重異常,當時評估要洗腎;但最後肺部嚴重積水,呼吸出現哮鳴音,也只能坐著睡覺,眼見阿嬤已經非常不舒服,此時再度跟家屬討論洗腎事宜,故決定讓阿嬤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洗腎第二次後,阿嬤就可以躺平睡覺,肌酸酐也降到4左右,故醫療團隊慢慢調整洗腎的頻率。
洗腎並非治百病
但洗腎並無法治百病,雖然阿嬤洗腎後生命跡象趨於穩定,但以她90幾歲的高齡,洗腎後不可能回到走跳的狀態。
且洗血液透析幾天後發現,阿嬤因為心臟功能不佳,當血液被抽出體外的過程,就會出現呼吸喘、心臟不舒服的症狀,通常洗半個小時,就會因為心臟的問題需要收針,可見血液透析是無法繼續進行了。
洗腎後,可以改回不洗腎嗎?
家人們得知這樣的情形,便又開始一連串討論,結果就是—決定不洗腎。
不洗腎的結果,就必須面臨肺水腫、體內毒素高漸漸昏迷、高血鉀造成的不適等,為了讓阿嬤人生最後一哩路不要這麼難受,家屬決定讓阿嬤施打嗎啡,減輕痛楚,而阿嬤也在兩天後離世。
不洗腎可以活多久?
這端視患者本身的狀態而定,假如出現肺水腫、呼吸喘,卻決定不洗腎,以年輕人來說,或許還可以支撐3~10天,但是對老人家來講,可能1-2天就會受不了。
其實這個案例在臨床上常常發生,基於各種考量,家屬經常在洗腎和不洗腎之間游移不定,而醫療團隊能提供的,就是將所有選項攤在桌面上,向家屬分析治療的優劣,並由家屬決定治療方式。
像這樣從A方案改成B方案,甚至又改回A方案的情況,只要家屬之間充分討論,取得共識,其實醫療團隊都可以配合執行,最怕的是A家屬選擇洗腎,執行一段時間後,B家屬突然出現,決定改成不洗腎,抑或是責怪醫師怎麼沒有先行知會,就貿然執行洗腎治療,這種狀況就會對醫療團隊造成困擾。
洗腎並非洗了後就無法再回頭,無論是否接受洗腎,更改任何治療選項前,都建議與醫師充分諮詢,當獲得充分資訊後,再根據病情的進展,進行動態式的調整,這樣才是最理想的治療決策。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