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常因為長時間看手機、用電腦,感到肩頸痠痛不適?當肩膀的疼痛從單純的痠痛,演變成手舉不起來、穿衣服也困難,甚至晚上會痛到睡不著,那可能就是「五十肩」找上門了。這次邀請到台中市立老人綜合復健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謝尚霖醫師,跟大家介紹五十肩的成因,以及常見的迷思喔!
什麼是五十肩?為什麼叫「五十肩」?
「五十肩」正式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我們的肩關節由肱骨與肩胛骨連接,外面包覆著一層關節囊。正常情況下,關節囊富有彈性,但因為某些原因導致關節囊產生慢性發炎,使其逐漸增厚、失去彈性,進而造成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彷彿被「冰凍」起來,因此也稱為「冷凍肩」(Frozen Shoulder)。
五十肩的名稱由來,確實與年齡有關,因五十肩好發於40至60歲的族群,取其中間值而俗稱為「五十肩」。
誰是五十肩的高風險族群?
統計上來看,除了年齡因素,以下族群更容易得到五十肩:
- 性別:女性的發生比例高於男性。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亢進或低下)、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患者。這些疾病背後常伴隨著慢性發炎,也可能誘發關節囊的病變。
- 曾有微小創傷:根據臨床經驗,許多患者回憶症狀開始前可能只是提了重物、或不經意地拉了一下,起初不以為意,但疼痛卻沒有好轉,反而慢慢地讓活動角度變小。
- 肩部周圍骨折或術後:例如鎖骨、肩胛骨骨折後,需要長時間穿戴固定護具,俗話說「傷筋斷骨一百天」,若長時間不動,肩關節就可能因此「黏住」。
五十肩的三個階段與典型症狀
五十肩的病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的症狀重點也不同:
- 發炎期(疼痛期,約1-3個月)
- 主要症狀:肩膀開始出現廣泛性、說不出明確痛點的疼痛。
- 典型特徵:夜間疼痛特別明顯,常常影響睡眠,患者會抱怨睡覺時會有抽痛感,此時活動角度可能尚未嚴重受限。
- 冰凍期(僵硬期,可持續半年至一年)
- 主要症狀:疼痛感可能稍有趨緩,但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的問題變得非常明顯。
- 生活影響:日常動作如梳頭、曬衣服、女性穿脫內衣等都會變得極度困難。醫師檢查時,不論是患者自己動(主動)還是醫師幫忙動(被動),關節都像是被卡住一樣。
- 恢復期(解凍期)
- 主要症狀:僵硬的關節囊開始慢慢鬆解,活動角度會逐漸恢復。醫學上稱五十肩為「自限性疾病」,意指它有機會自己痊癒,但恢復過程可能非常漫長,且不一定能完全回到原本的活動範圍。
五十肩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治療五十肩的重點在於「及早介入,阻止關節繼續僵硬」。治療方式會根據病程與嚴重程度,採階梯式進行:
第一階:初期症狀治療(發炎期)
- 藥物治療:使用口服或注射的消炎止痛藥,快速緩解疼痛。
- 居家運動:在疼痛改善後,教導患者進行溫和的關節伸展運動,避免關節囊因不動而沾黏。
第二階:進階非手術治療(冰凍期)
- 關節囊擴張術:在超音波導引下,將生理食鹽水等液體注射至關節囊內,利用液體的壓力將沾黏的關節囊撐開。此法侵入性小,但可能需要分多次治療。
- 物理治療:由物理治療師以徒手方式協助鬆動關節,並搭配儀器治療。
第三階:單次有效介入治療
- 麻醉下關節鬆動術:患者在接受點滴式麻醉(睡著)後,由醫師以專業的徒手方式,將沾黏的關節鬆開。此方法安全性高,可在一次治療中就恢復八九成的活動度,且屬於門診手術,過程約半小時,當天即可返家。
第四階:微創手術治療
- 關節鏡手術:針對病程太久、沾黏非常嚴重,或合併旋轉肌破裂等其他問題的複雜個案。醫師會在肩膀上開2-3個約0.5公分的小傷口,伸入內視鏡,直接將增厚、肥厚的關節囊切開、放鬆。術後隔天即可開始復健,盡快恢復關節活動。
五十肩和緩復健運動
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和英國黏連性肩關節炎/五十肩隨機對照試驗UK FROST (United Kingdom Frozen Shoulder Trial),建議透過以下四個運動,可緩解五十肩帶來的不適:
運動一:前屈伸展
- 作法:將前臂支撐在桌面或穩固的椅背上。身體向後退幾步,彎曲髖部讓上半身自然前傾,感受肩膀前側的伸展。
- 建議:在感到緊繃的位置停留 15 秒,然後慢慢回到原位。重複 3 至 5 次。
運動二:外旋伸展(使用棍子輔助)
- 作法:坐在椅子上,在患側腰部與手肘間夾一條捲好的毛巾。雙手握住長棍(如雨傘),手肘彎曲呈90度。用好手慢慢將棍子推向患側,帶動患側手臂向外轉動,過程中確保手肘夾緊毛巾。
- 建議:移動到能承受的最大角度並停留 15 秒。重複 3 至 5 次。
運動三:手放頭後伸展
- 作法:可以坐、站或躺著進行。將雙手交疊放於後腦勺,手肘盡量向兩側打開。若此動作太吃力,可改將手背放在額頭上進行。
- 建議:在感覺伸展的位置停留 15 秒。重複 3 至 5 次。
運動四:背後抬手伸展
- 作法:站立,雙手在背後交握。慢慢將手向上、向後抬高,直到感覺肩膀前側有伸展感。
- 建議:在最大角度停留 15 秒。重複 3 至 5 次。
復健運動注意事項
- 最佳時機:建議在洗完熱水澡後,肩膀溫暖放鬆時進行。若有服用止痛藥,可在服藥後一小時開始。
- 運動頻率:一週運動 5 天即可,讓關節與肌肉有時間休息恢復。
- 動作品質:慢慢來,專注於動作的品質,避免出現聳肩等代償動作。
- 關於疼痛:過程中有些微不適是正常的,但要傾聽身體的聲音,不要過度勉強。
- 保持耐心:五十肩的恢復期很長,請專注於「月」的長期進步,而非「週」的短期變化,保持積極心態。
破解五十肩的常見迷思
迷思一:肩膀痛就是五十肩,多休息就會好?
錯! 五十肩的根本問題就是「不動」,因此休息只會讓沾黏更嚴重。正確做法是,先透過藥物等方式降低疼痛,然後在可忍受的範圍內,盡量多做伸展活動。
迷思二:急性期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建議熱敷。 在運動或復健前,可以透過熱敷或沖熱水澡,讓周邊的血管擴張、肌肉放鬆,能讓後續的伸展活動更輕鬆、效果更好。
迷思三:五十肩一定要開刀才會好?
不一定。 絕大多數的患者,透過非手術的方式都能獲得良好改善。只有在沾黏情況極度嚴重、或合併其他結構問題時,才需要考慮微創關節鏡手術。
迷思四:打類固醇很傷身?
類固醇是最強效的消炎藥,對急性疼痛效果顯著。但醫師會嚴格控制施打的頻率,避免在三個月內於同一部位反覆注射,以減少對局部組織造成傷害的風險。適時、適量地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五十肩是一個可以被有效治療的疾病,千萬不要默默忍耐,如果肩膀開始疼痛,並且發現自己無法順利摸到後腦杓、摸到對側肩膀,或是手無法向後伸到臀部,甚至影響到夜間睡眠時,就應該及時尋求骨科或運動醫學科醫師的協助,才能盡快告別「卡卡肩」,重拾靈活無礙的生活品質。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