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14 腎友飲食迷思,你中了幾個?ft. 營養師陳怡婷

在台灣,腎臟疾病是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甚至有「洗腎王國」之稱。許多人一旦被診斷出腎臟功能異常,往往感到焦慮,擔心日常飲食處處是陷阱。這次透過《吃出好腎力:營養師的全方位護腎飲食》的作者,也是在臨床服務多年的資深營養師陳怡婷,為大家破除腎臟病患的飲食迷思,並分享正確的飲食指南。

腎友飲食迷思,你中了幾個?

  1. 五穀米、糙米飯更健康?

許多人認為五穀米和糙米富含膳食纖維,比白米更健康。然而,對於腎臟病友來說,這類全穀類食物的磷、鉀離子含量相對較高,反而可能增加腎臟負擔。相較之下,精緻的白米飯更適合腎臟病患。同樣的,早餐常見的燕麥片也屬於高磷食物,不適合多吃。

  1. 堅果類健康,可以多吃?

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好的健康零食。但對腎臟病患而言,堅果的磷、鉀和蛋白質含量都偏高,應嚴格限量。如果想補充好的油脂,建議選擇植物油,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這些油品不易造成高磷問題。

  1. 「綠拿鐵」是排毒聖品?

近年流行的「綠拿鐵」多以大量生菜、蔬果、堅果,甚至搭配豆類製品打成汁。這類飲品雖然看起來很健康,但其中的堅果、豆製品富含磷,而生菜、部分水果的鉀含量也較高,對於需要控制磷、鉀攝取的腎臟病友來說,其實不適合飲用。

健康飲食「加法」原則:怎麼吃得安心又美味?

除了避免上述的飲食地雷,腎有可以透過「加法」原則,可以吃得更有滋味,同時不影響健康:

  • 慎選主食:在澱粉的選擇上,建議優先選擇精緻澱粉,如白米飯、白土司,或低蛋白澱粉,如冬粉、米粉、板條等。避免高筋麵粉或油麵這類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麵製品。
  • 優質蛋白質不可少:蛋白質是身體重要的營養素,但腎臟病患需要適量且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推薦的食物包括:黃豆、毛豆、黑豆等豆製品、魚肉、海鮮雞蛋瘦肉。這些食物所含的必需胺基酸較為完整,能有效利用,減少代謝廢物。
  • 膳食纖維要足夠:許多病友擔心蔬菜水果鉀含量高而不敢吃,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影響排便。建議可選擇低鉀水果,並掌握蔬菜的烹調技巧,例如將切好的蔬菜先用熱水汆燙,再進行拌炒,並避免喝菜湯。
  • 聰明用油與調味:擔心腎臟病患飲食清淡、食慾不佳嗎?適當的調味非常重要。建議以蔥、薑、蒜、胡椒等天然辛香料來增加風味。選擇植物油如苦茶油、橄欖油等,能幫助補充熱量。此外,要注意市售的低鈉鹽或低鈉醬油,大多是以鉀取代鈉,對於需要限鉀的病友,反而要特別小心。

腎友若是外食族,該如何選擇?

現代人生活忙碌,外食是不可避免的。將外食分為「紅綠燈」等級,可以幫助腎臟病病友做出聰明選擇:

  • 紅燈(減少攝取):盡量避免香腸、培根、火腿等加工食品,它們通常含有高鈉和磷酸鹽等添加物。
  • 黃燈(限量攝取):注意各種醬汁,如咖哩醬、紅燒醬、沙茶醬等,這些醬料鈉含量高,建議避開或只沾少量。此外,湯品也盡量少喝,因為鈉、磷、鉀等物質都會溶於湯中。
  • 綠燈(安心選擇):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例如早餐可以吃雞蛋三明治,將培根換成蛋;午餐選擇白米飯、清蒸或香煎的魚肉、烤雞腿,搭配多樣化的青菜,並避免油炸食物。

洗腎前後,蛋白質攝取大不同!

許多腎臟病病友對蛋白質的攝取量感到困惑,認為「不是該限制蛋白質嗎?怎麼又突然說要增加呢?」

  • 洗腎前:此階段需要限制蛋白質,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0.6 至 0.8 公克。
  • 洗腎後:由於透析會流失蛋白質,此時蛋白質需求量反而要增加,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1.2 公克,幾乎是洗腎前的兩倍。

不論洗腎前後,都應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豆類、魚、肉、蛋等。

該如何選擇保健食品?

許多腎臟病病友會詢問是否能吃保健食品,其實保健食品是輔助健康,並非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

  • 先吃原型食物,再考慮保健品:無論吃什麼保健食品,都不能取代正常的均衡飲食。如果三餐熱量和營養素攝取不足,吃再多保健食品也沒有用。
  • 諮詢專業人士:服用保健食品前,應先與醫師、藥師或營養師討論,避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或過量攝取。尤其要注意中草藥萃取物和成分來源不明的產品。
  • 楊桃是唯一禁忌:對於腎臟病友,唯一絕對不能吃的食物是楊桃,因為其含有神經毒性,可能引發腎臟病患的神經性中毒。除此之外,其他食物都只需要「限制」,而非「絕對禁止」。

健康的飲食管理是一場長跑,偶爾吃點「地雷」食物並不需要有罪惡感。重要的是,只要腎臟病病友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遵循正確的飲食原則,保持身心健康,就能讓生活品質更好。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