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16 你的腎臟健康嗎?從「腎絲球過濾率」看懂腎功能!

在台灣,大約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的腎功能可能已經出現異常,但因為腎臟較少神經分佈,所以當腎臟受損時,往往不自覺。由於腎臟是我們身體中沉默的器官,當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是比較嚴重的階段。因此,了解如何判讀腎功能指標,提早進行預防和保養相當重要。

在健康檢查報告中,經常會看到一個關鍵的數字——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它與我們的腎臟功能有什麼關係?該如何解讀這個數字呢?

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

腎絲球過濾率,顧名思義,指的是血液經過腎臟中一個叫腎絲球的結構時,每分鐘被過濾出去的血漿容積。它直接對應我們腎臟功能的好壞,是普遍用來評估腎功能的主要指標。

可以將腎臟想像成一座「淨水廠」,而腎絲球就是淨水廠裡的濾網。腎絲球負責將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分過濾出來,形成原尿,然後再經由腎小管進行必要的再吸收(例如回收糖分)和分泌(例如排出肌酸酐、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腎絲球過濾率,衡量的就是這個「濾網」的工作效能。如果效能好,數值就高,代表腎功能越健康。

腎絲球過濾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在臨床上,因為腎絲球極其微小,直接測量腎絲球過濾率非常困難。最初,科學家們曾嘗試用一種名為「菊粉」的物質來計算:

  • 早期的標準測量法(菊粉廓清率): 將菊粉(一種不會被腎小管再吸收或分泌的物質)經由靜脈注射進入體內,測量它在一分鐘內從血液中被過濾出來的量。這種方法雖然精準,但需要靜脈注射,耗時費工,因此在日常臨床上並不實際。

目前,我們在健康檢查報告上看到的腎絲球過濾率,絕大多數是透過更便捷的方法推估出來的:

1. 內生性物質測量(24小時尿液收集)

科學家們轉而尋找身體內源性、會穩定產生的物質來替代菊粉,其中最常被使用的是肌酸酐(Creatinine)。

  • 肌酸酐是肌肉代謝後的產物。
  • 肌酸酐廓清率: 透過收集24小時的尿液,測量其中的肌酸酐含量,並結合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來推算出腎絲球過濾率。
  • 缺點: 這種方法最大的問題是,很難確保24小時內所有尿液都被完整收集。任何遺漏的尿液都會導致計算結果產生極大的誤差,因此現在已較少用於一般人的健檢。

2. 抽血推估(目前主流方法)

目前最常見且最方便的腎絲球過濾率數值,是透過抽血檢測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再搭配一系列的數學公式(演算法)推算出來。

  • 推估公式: 這些公式會綜合考慮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參數,利用統計學模型來推估大致的腎絲球過濾率。
  • 主流公式: 從早期的 CG 公式,到後來的 MDRD 公式,目前國際上普遍建議採用的是 CKD-EPI 公式。這些公式經過大量人群數據驗證,準確性相對較高。
  • 優點: 只需抽一管血,就能快速得到一個相對可靠的腎功能指標。

如何判讀「慢性腎臟病」的分期?

腎功能受損(慢性腎臟病)是分期的。我們通常依據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數值,將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

分期腎絲球過濾率 (eGFR) 數值嚴重程度
第 1 期≥90 mL/min輕微
第 2 期60∼89 mL/min輕度
第 3 期30∼59 mL/min中度
第 4 期15∼29 mL/min重度
第 5 期<15 mL/min末期(需考慮透析或換腎)

數字異常不等於慢性腎臟病

請注意,當報告上看到數字落在某個區間,並不代表立刻就是「慢性腎臟病」患者。

慢性腎臟病 (CKD) 的定義是:腎臟的結構或功能異常,持續超過三個月。因此,要確診為慢性腎臟病,除了腎絲球過濾率異常之外,醫生還需要評估:

  1. 時間性: 腎功能異常是否持續三個月以上?
  2. 蛋白尿: 是否有持續的蛋白尿?(這是腎臟受損的重要訊號)
  3. 結構異常: 腎臟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是否顯示結構異常?

如果腎絲球過濾率數字在 60 以上,且沒有蛋白尿或結構異常,通常無需過度擔心。

常見迷思:腰痠與腎臟的關係

許多人一覺得腰痠,就立刻聯想到「是不是腎臟出問題了?」

  • 腰痠多與肌肉骨骼相關: 大部分的腰痠、腰痛,與姿勢、肌肉拉傷或骨骼問題相關。如果調整姿勢(如躺下、墊枕頭)後疼痛會緩解,通常是肌肉骨骼問題。
  • 腎臟是一個「遲鈍」的器官: 腎臟本身的神經分佈較少,對疼痛並不敏感。
  • 腎臟相關的疼痛: 腎臟會引起疼痛通常是因為急性、劇烈的病變,例如:
    • 腎結石: 結石堵塞輸尿管引起的絞痛,疼痛程度極高,常讓人坐立難安。
    • 嚴重泌尿道感染或腎盂腎炎。
  • 腎功能不好不會導致腰痠: 慢性腎功能不好(eGFR 下降),在第四期、第五期前,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更不會直接引起腰痠。

因此,如果腎功能數字在正常範圍,不需因單純的腰痠而過度緊張。

將健康檢查視為「公司營運財報」

腎絲球過濾率就像是「腎臟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或財報,它是一種客觀的數據,讓我們能在症狀出現之前,就了解到腎臟的營運狀況是否良好。

建議年滿 30 歲以上的朋友,或是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從報告中拿出腎絲球過濾率、肌酸酐、尿蛋白這幾項指標來做解讀。提早發現潛在的問題,才能及時進行保養和預防,擁有幸福人生!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