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腎大作戰!一張圖看懂慢性腎臟病怎麼照顧

腎臟病該怎麼治療呢?其實是大哉問,所幸無論是國外或是台灣都有出腎臟病治療指引,下方的圖出自2024年KDIGO(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 出的臨床治療指引,也是全世界跟台灣的腎臟科醫師必讀的指引!

這張圖其實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腎臟健康的基石」,第二部分是「第一線該使用的藥物」,第三部分則是「針對併發症的建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護腎大作戰吧!

第一部曲:腎臟健康的基石–生活習慣

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應該覺得是老生常談,但是好的生活習慣絕對是腎臟健康的基石,那究竟什麼是好的生活習慣( life style)呢?

  1. 健康飲食 (Healthy diet):

    這絕對是護腎的頭號功臣,健康的飲食不是要你餐餐吃水煮餐,而是要做到「均衡」和「控制」。

    • 低鹽:台灣人愛吃重口味,但高鹽飲食會讓血壓飆高,增加腎臟負擔。鹽巴、醬油、豆瓣醬、沙茶醬這些調味料都要減少。加工食品,像是香腸、火腿、泡麵、零食餅乾,也要少碰。記得,吃起來不鹹的東西,不代表鈉含量低喔!
    • 低蛋白:這點很多人有誤解,覺得要多吃蛋白質才健康。對於腎功能已經受損的人來說,過多的蛋白質會產生含氮廢物,讓腎臟工作更辛苦。醫生通常會建議控制蛋白質攝取量,並優先選擇優質蛋白質,例如魚肉、雞蛋、豆製品。
    • 多蔬菜、水果:這些食物富含纖維和維生素,對身體有好處。但要特別注意,有些水果和蔬菜鉀含量很高,如果腎功能較差,醫生會建議限制攝取量。這部分一定要跟你的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千萬不要自己亂來。

    2. 規律運動 (Physical activity):

    運動的好處多到說不完,對腎臟來說也是如此。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穩定血糖和血壓,這些都是保護腎臟的關鍵。

      •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單車都是很好的選擇。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每天快走30分鐘,就是個不錯的目標。
      • 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如果你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不要一開始就挑戰馬拉松。從每天散步15分鐘開始,慢慢增加時間和強度,讓身體逐漸適應。

      3. 戒菸 (Stop use of tobacco products):

        這點沒有模糊空間,就是「戒!」。吸菸會導致血管硬化,會讓你得肺癌,也會深深影響腎臟的血液循環,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因素。如果還在吸菸的朋友,請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定決心戒菸吧!

        1. 體重管理 (Weight management):

        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這兩個疾病,正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最主要原因。

        • 保持健康的BMI:你可以計算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理想範圍是18.5到24。如果超標,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
        • 減輕負擔:體重減輕一點,對腎臟的壓力就少一點。

        第二部曲:藥物治療,專業醫師的處方箋

        這個部分就是醫療人員的專業,也是所有腎臟科醫師開藥的基礎,簡單說就是使用「排糖藥」,「血壓控制好」以及「血脂肪控制好」!

        第一線藥物治療(First-line drug therapy for most patients)

        這就像是醫生為腎臟病患者開出的「基本配備」。

        1. SGLT2抑制劑 (SGLT2i):

        也就是俗稱的排糖藥,排糖藥已經不只是治療糖尿病的藥,後來發現它竟然能保護腎臟,延緩腎功能惡化。它的作用就像一個「過濾器」,幫助腎臟把多餘的糖分和鹽分排掉,減少腎臟的負擔,目前在所有的人體試驗中都發現排糖藥對腎臟有保護效果,能夠延緩洗腎 (delay dialysis),甚至能夠降低腎友的心血管風險。圖中特別提到「繼續使用直到洗腎或換腎」,可見它的重要性。

        1. 血壓控制 (BP):

        高血壓是腎臟的「頭號敵人」。圖中特別提到要將收縮壓(SBP)控制在120 mmHg以下,並且使用「RAS抑制劑」這類降血壓藥。

        • RAS抑制劑:可以想像腎臟裡有很多微血管,高血壓就像強大的水流不斷沖刷這些血管,久了就會受損。RAS抑制劑就像一個「洩洪閥」,可以幫助放鬆血管、降低壓力,保護腎臟。
        • 控制血壓的重要性:這就像開車,車速越快,輪胎磨損越快。血壓越高,腎臟磨損也越快。所以,穩定血壓是護腎的根本。

        3. 降血脂藥物 (Statin):

          這是許多人所忽略的,常常有門診病人問我說:「為什麼開立血脂藥呢?」其實腎臟病患者常常同時有高血脂的問題,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腎臟病變差的風險。

          • Statin (史塔汀):這是一種常見的降血脂藥,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保護血管。它就像「血管的清道夫」,把血管裡的垃圾清一清,讓血液流通更順暢。
          • 心血管風險 (ASCVD risk):圖中特別提到要根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來決定使用哪種強度的Statin。因為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是難兄難弟,常常同時出現,所以要一起治療。

            【小結】:這三個藥物(排糖藥、RAS抑制劑、Statin)就像是醫生為腎臟病患者量身打造的「鐵三角」,也是我們治療腎臟病的第一線用藥,就從不同面向來保護腎臟,並降低心血管風險。

            第三部曲:對症下藥,處理併發症的戰術

            這張圖的第三行是「針對併發症的治療 (Targeted therapies for complications)」。當腎臟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出現一些併發症,這部分就像是醫生針對不同「戰場」的特殊戰術。

            1. 高血糖管理 (Manage hyperglycemia):

            糖尿病是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會持續傷害腎臟。

            • GLP-1 RA:除了前面提到的SGLT2i,這裡又提到了另一種降血糖藥物GLP-1 RA。它就像是身體的「血糖警察」,能幫助身體更好地利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2. 血壓難控制怎麼辦? (Resistant hypertension):

              如果用了前面提到的降壓藥,血壓還是降不下來,這就是「頑固性高血壓」。

              • Dihydropyridine CCB and/or diuretic:這類藥物可以幫助血管放鬆,或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和鹽分,進一步降低血壓。
              • ns-MRA (非類固醇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台灣這類藥物目前只進來Finerenone,特別適用於有糖尿病合併腎臟病的人,它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壓和蛋白尿
              • Steroidal MRA:也就是俗稱的保鉀利尿劑 (spirolactone),如果腎功能還不錯 (eGFR > 45),但是有時候會高血鉀,需要由腎臟科醫師謹慎評估!

              3. 心血管疾病治療 (Manage ASCVD):

                因為腎臟病患者心血管風險高,所以這部分特別重要。

                • 抗血小板藥物 (Antiplatelet agent):例如大家熟知的阿斯匹靈,它能防止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就像是「防止塞車」的交通管制員。
                • Ezetimibe, PCSK9i:如果使用Statin後,膽固醇還是很高,醫生會考慮加上這些藥物。它們就像是更專業的「清道夫」,能更強力地降低膽固醇。
                • 全面管理:這張圖最後特別強調,要用跟沒有腎臟病的人一樣的原則,來處理心血管疾病和心房顫動。這代表,雖然有腎臟病,但其他疾病的治療也不能馬虎。

                4. 其他併發症 (Manage anemia, CKD-MBD, acidosis…):

                  當腎功能變差,身體可能會出現貧血、骨頭病變、代謝性酸中毒等問題。

                  • 貧血 (anemia):腎臟會分泌一種賀爾蒙,幫助製造紅血球。當腎功能變差,這種賀爾蒙分泌減少,就會貧血。需要醫師評估後,可能需要補充鐵質或施打紅血球生成素。
                  • 骨頭病變 (CKD-MBD):腎臟無法有效調節鈣、磷等礦物質,導致骨頭變脆弱。這部分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來補充藥物。
                  • 酸中毒 (acidosis):腎臟無法有效排出酸性物質,導致體內過酸。這也需要醫師開立藥物來調整。

                  護腎大作戰:這個指引不是讓人照著做,而是提供溝通的橋樑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張圖其實是個非常貼心、全面的指引呢?它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到最複雜的藥物治療和併發症處理,都給出明確的方向。

                    我想提醒大家,這張圖是「醫療指引」,不是讓你照著自己買藥吃。它的重點在於:

                    • 定期追蹤:圖中右上角特別強調「定期風險再評估(每3-6個月)」。這代表,腎臟病的治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追蹤和調整。
                    • 醫病合作:這張圖就像是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溝通橋樑」。它告訴我們,治療不只是吃藥,還包括了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們必須和醫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為腎臟健康努力。

                    最後,我想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總結:

                    「腎臟就像我們身體裡的『淨水廠』,負責過濾血液、排出廢物。如果我們不好好照顧它,就像是把各種垃圾和髒水都丟進淨水廠,久了它就會不堪負荷,甚至罷工。而這張圖,就是一份『淨水廠的維護手冊』,告訴我們如何從源頭(生活習慣)控制垃圾,如何使用正確的工具(藥物)來維護,以及如何處理各種突發狀況(併發症)。」

                    希望這篇文章的分享,能讓大家對慢性腎臟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是腎臟病患者,請不要灰心,積極配合醫師,好好照顧自己。如果你還沒有腎臟問題,也請從現在開始,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做起,好好愛護你的腎臟,為自己的健康買下一份最好的保險!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