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94 低蛋白飲食怎麼吃?素食是個好選擇!ft. 得來素創辦人 關登元

當我們臨床上在做腎臟病衛教時,許多腎友會問:「哪些可以東西吃?哪些不能吃?」依照美國跟歐洲的腎臟科醫學會建議,最適合腎友的是地中海飲食,其次是素食飲食。針對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後的腎友,會建議少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多吃植物性蛋白質,這時候地中海飲食和素食就是很好的選擇。

為了讓大家取得素食餐點更容易,這一集我們採訪得來速創辦人—關登元,讓大家知道腎友假如需要進行低蛋白飲食,素食餐點有哪些選擇喔!

得來素創辦人介紹

由於小關的爸媽吃素,18年前吃素非常不方便,路口的麵店、早餐店幾乎沒有素食選項,更遑論年輕人喜歡的餐點,故他和友人決定先在台中慈濟醫院外,透過一台餐車,開始賣素食早餐。

幾年後為了讓吃素這件事普及,增加消費者購買的便利性,決定用連鎖化的方式經營,開始素食早午餐這條路。接著又開始投資工廠,製作許多冷凍調理商品,像是粽子、年菜等,讓消費者在特別的節日,也能吃到素食的相關產品,也讓素食不再只是吃蔬菜水果,有更多樣的產品可供選擇。

為什麼腎臟有問題,要少吃蛋白質?

當腎臟功能受損時,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這是因為蛋白質在分解代謝後會產生含氮廢物(如尿素),這些廢物需要由腎臟過濾並排出。對於腎功能減退的患者,當腎臟的過濾能力下降,就無法有效處理過多的蛋白質代謝產物,可能導致血液中的廢物累積。

此外,攝取高蛋白質可能促使腎臟過度工作,進一步損害其功能。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後的患者,會建議進行低蛋白飲食,控制蛋白質攝取,才能減少腎臟的負擔,延緩腎臟疾病的進展。

若腎臟功能正常,健身攝取高蛋白,是否造成腎臟負擔?

正常人攝取蛋白質的標準為每公斤體重攝取1克蛋白質,假設一個成人體重60公斤,一天蛋白質的攝取量就是60克。

但假如一個健康的成人,健身後為了增加肌肉量,攝取每公斤體重2-2.5克以上的蛋白質,就會對腎臟形成負擔。就以上述的成人為例,當一天蛋白質攝取量高達120-150克,就會漸漸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因此,超高蛋白飲食會對腎臟造成傷害。

動物性蛋白質 vs. 植物性蛋白質

動物性蛋白質的優點與注意事項:

高效吸收性: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魚類、蛋和乳製品,含有豐富的必需胺基酸,且吸收率較高,對於需要快速補充蛋白質的人非常有幫助。

高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部分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如紅肉或內臟,可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過量攝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植物性蛋白質的優點與特性:

低脂肪且高纖維:植物性蛋白質來自豆類、堅果、種子和穀物,通常富含膳食纖維,且脂肪含量較低,有助於控制血脂與體重。

降低發炎反應:植物性蛋白質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對慢性病患者比較有益。

腎友若要吃植物性蛋白質,可以選擇豆腐、毛豆、扁豆、鷹嘴豆或其他低磷、高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假如吃全素會造成負擔,可以採取「漸進式」方法,例如一週內的部分餐食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剩餘時間適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此外,需定期檢查腎功能與電解質平衡,根據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調整蛋白質攝取量。

吃素食對腎臟有哪些好處?

吃素對腎臟健康有許多益處,特別是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或腎臟健康風險較高的人。植物性飲食通常含較少的蛋白質,能減少腎臟的過濾壓力,減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此外,與動物性蛋白相比,植物蛋白能減少尿素氮和磷的產生,降低尿毒素累積,進而減輕腎臟負擔。

素食飲食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因為富含鉀、鎂和抗氧化物質,有助於血管健康並降低高血壓風險,進而保護腎臟。此外,黃豆蛋白等植物蛋白,比動物性蛋白更能減少蛋白尿的發生,而低鈉、低動物蛋白的飲食則有助於降低腎結石的風險。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素食富含膳食纖維,可穩定血糖,減少糖尿病對腎臟的傷害。

另外,植物性飲食富含抗氧化劑與抗發炎成分,能降低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減少腎臟細胞損傷。然而,已患有腎病的人仍需注意鉀與磷的攝取量,避免過量攝取某些高鉀蔬果,如香蕉和菠菜。

適當的植物性飲食,如地中海飲食或DASH飲食,對腎臟健康有正面影響,但仍建議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以制定個人化的飲食方針。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