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5【時事】蚊蟲叮咬好困擾 醫教你擺脫蟲蟲危機 FT. 真心皮膚科診所院長 周宛儀

相信每到夏天,無論白天出門或晚上睡覺,一回神都會發現手腳多了許多紅豆冰,尤其是小朋友,被蚊子叮了後手腳的紅腫特別明顯,看了相當心疼。外出時,許多家長會替孩子使用防蚊貼片,除了造型可愛,且產品號稱可以防蚊6~8小時,家長可以免除一直補擦防蚊液的困擾,但,防蚊貼片真的有效嗎?睡覺時為了防蚊,有些家長會在房間放捕蚊燈,但,捕蚊燈真的安全嗎?

為了破除防蚊迷思,本集內容同樣邀請引人入腎的好朋友--皮膚科周宛儀醫師,提供大家防蚊的正確知識和撇步喔!

Q1. 出外用防蚊貼紙和手環有效嗎?

很多家長都會買很可愛的防蚊貼紙或手環給小孩用,其實這是很常見的迷思,因為這些東西裡面雖然有一些防蚊的成分,可是防護的範圍實在太小,到戶外被風一吹,濃度更低,所以能夠保護的範圍非常有限,屆時小孩就會變成人體捕蚊燈。

建議用防蚊液,或是遮蔽的方式,比如穿薄長袖、長褲,而且要有束口的那一種,不然穿寬口、喇叭褲,或是裙子,蚊蟲還是會飛進去。

有一些OL她們會穿絲襪,其實蚊蟲還是叮的進去,所以穿太貼,或是很薄的,其實防護效果也不好。

Q2. 這幾年小黑蚊盛行,到底什麼是小黑蚊呢?

小黑蚊其實不是我們所說的蚊子,它的學名叫做台灣鋏蠓,跟蚊子其實不太一樣,擦防蚊液對小黑蚊的防護也是有效的。

Q3. 傍晚打籃球,發現蚊子都在頭上飛,但好像也不會叮我們,在戶外哪些時間我們要特別小心被蚊子攻擊呢?

不同的蚊子習性不一樣,喜歡出沒跟居住的地方也不一樣,比較喜歡在夜間出沒是熱帶家蚊跟三斑家蚊,喜歡在白天出沒的是埃及斑蚊跟白線斑蚊,地下家蚊早上晚上都會出沒,所以無論哪個時間外出,都會遇到蚊子。

Q4. 聽說母蚊才會吸我們的血,公蚊不會,這是真的嗎?

沒錯,因為公蚊只會吸取植物的汁液或是花蜜,母蚊為了產卵,在卵巢發育期才會吸血,唯一的例外是地下家蚊,因為牠不用吸血就可以懷孕跟產卵,只是萬一牠吸血的話,會生更多的蛋。

Q5. 假如被某些蚊子叮,是不是會有危險?

蚊蟲其實有一些會致命,也是法定傳染病,比如臺灣在秋冬常出現登革熱,也遇過日本腦炎的,其他比較少見像是屈公熱,或者是非洲國家有瘧疾,前幾年在美洲流行茲卡病毒,孕婦如果被叮到,可能會生下小頭畸形的新生兒,其實都還蠻可怕的。

在防蚊方面比較特別的是,臺灣在光復初期其實是瘧疾的疫區,那時候患者高達120萬人,佔當時人口的1/5,後來在1965年終於被頒發瘧疾根除的證書,可是目前在赤道國家,其實還是非常嚴重。在2006年有個5歲的小朋友叫Catherine,她發起一個買蚊帳救非洲小孩的活動,後來比爾蓋茨還幫她募款300萬美金,又再捐5億美元做一些基因改造蚊子,跟一些疫苗的研究,所以蚊子雖然小隻,可是需要投入防治的金額也不低。

Q6. 小時候被蚊子咬,長輩都會說用水、凡士林、面速力達母、薄荷棒塗抹就不會癢,這樣是對的嗎?

應該是說有一些皮膚的過敏反應,比如像蕁麻疹一樣的疹子,就算不治療也會自己好,不管是用水、口水、薄荷棒,只要涼涼地度過其實就還好,以前甚至有人會用指甲弄個十字的記號,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如果遇到一些比較厲害的疹子,比如說紅色突起的水泡,或是蜂窩性組織炎,就算塗再多口水其實都不會好,這時就需要用皮膚科的類固醇治療。

Q7. 為什麼小朋友被蚊子叮,往往紅腫一大片?

小朋友尤其是小小孩,或是剛出生的嬰兒,因為他們對蚊子唾液的反應並不熟悉,所以剛開始免疫反應超級強,常常會看到很大片的水泡,或是腫得跟蜂窩性組織炎一樣,可是被蚊子叮久之後,人體會產生免疫的耐受性,越叮就越不明顯,甚至會看不到疹子,或是只出現一點點的小紅點。

所以有些長輩被蚊子叮也不大會怎樣,因為叮久就會產生免疫,習慣之後就比較不會產生這麼大的過敏反應。

Q8. 要如何分辨被蚊蟲咬和蜂窩性組織炎?

醫師檢查的時候,通常會假裝跟爸爸媽媽聊天,然後不經意偷捏一下小朋友腫起來的地方,那如果壓了之後,小朋友會哭、很生氣,或是手要過去的時候,他會閃避,那種代表小朋友會痛,比較偏向感染,就是蜂窩性組織炎。如果捏他、摸他,小朋友表情很淡定,基本上被蚊蟲叮咬的機率比較大。如果今天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他其實會痛到不敢動。

其實臨床上腫得很像蜂窩性組織炎的過敏反應,跟真的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其實真的很難區分,所以大家如果真的不會分,用藥之後也沒有比較進步,就要趕快看醫師,這個還蠻重要的,如果有發燒、行動受限、輾轉難眠、明顯壓痛,不動也會痛,動會更痛的狀況就要小心,可能是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Q9. 要如何預防蚊蟲咬?

蚊蟲有分成幼蟲跟成蟲,因為幼蟲也會長大,所以不是只有防治成蟲,更要清除孳生源,才能斷開人與蚊的連結。有個口訣叫「巡倒清刷」,「巡」就是巡邏看室內或室外是否有一些積水的容器跟環境,要把可能積水的東西「倒」掉,戶外如果用盆栽,就不要加底,不然有水就會幫蚊子養孩子,「清」就是把容器徹底清潔,最後就是「刷」,要把蟲卵刷掉,容器要倒置,讓它乾燥避免積水,這就是巡倒清刷。

Q10. 小朋友的防蚊液、防蚊貼要如何選擇比較好?

其實市售很多迷思,覺得這個敵避(DEET)好像很可怕,其實敵避並不可怕, 3個月大的小孩,其實就可以用10~20%低濃度敵避的防蚊產品。還有個迷思叫做「天然ㄟ尚好」,所以大家常常說敵避不好,要用天然草本的成分,草本並不是每個都有效它比較有效的是叫做檸檬桉醇(PMD),另外一個叫檸檬桉油(OLE),如果跟有效的成分,像敵避或最近臺灣市場開始引進的叫做Picaridin派卡瑞丁,如果用相同的濃度去比較,PMD和OLE防護的時間會短很多,就算用了也要需要頻繁補擦,所以就方便度來講,大人小孩都可以選擇派卡瑞丁比較方便,濃度稍微注意一下即可。

如果是很小的小朋友,可以用蚊帳或是衣物遮蔽的方式,特別需要注意是有蠶豆症的人,不建議使用檸檬桉醇和檸檬桉油。

Q11. 防蚊產品要如何使用比較有效?

如果使用防蚊噴劑,要避開口鼻,如果需要擦到臉,要先噴在手上再塗抹,如果選擇擠壓乳狀的劑型,可能也會比較安全。需要特別注意是如果流汗、碰水,記得要補防蚊產品,否則還是會被蚊子叮。

如果要同時使用防蚊液跟防曬,建議先使用防曬,等乾掉之後再用防蚊液

Q12. 很多人睡覺時會使用捕蚊燈或蚊香,要如何選擇比較好呢?

很多人都會用捕蚊燈當做小夜燈,其實這是一件蠻危險的事情,因為捕蚊燈是用UVA,紫外線A的藍紫色燈管,如果眼睛一直盯著看,或長期暴露,可能會產生一些眼球病變,皮膚甚至會曬老跟曬黑,所以真的要用的話,應該是等人都離開再使用, 不要拿來當小夜燈。一般來說捕蚊燈跟光觸媒捕蚊燈,只要有人在,其實都沒有效,而且他們捕獲的蚊蟲,是以蛾類、蚤蠅、家蚊居多,對有致病性的班蚊,其實效果非常差。

捕蚊燈有非常多種,包括電擊式、黏紙式、吸入式,一般來說黏紙式或吸入式比較安全,不然電擊產生火花,可能有可燃性的氣體或是粉塵,可能會造成短路或是火災的疑慮。

其實最有效的是掛蚊帳,而且如果蚊子飛進去,其實很好打,因為範圍很小,一下子就打得到。

重點整理

最重要是從源頭斷開人與蚊的連結,所以清除孳生源很重要,加上個人的防護,如果去戶外防蚊的措施要做好。再者不要中了防蚊迷思,比如說使用「天然ㄟ尚好」或是防蚊手環或貼紙。時間到就要補擦防蚊液,或是流太多汗就要再塗一層上去,不要認為只有傍晚才要防蚊,其實早上也有蠻多不同種類的蚊子出沒。

一旦被叮咬後,如果使用涼涼的薄荷棒,一兩天都沒有效,或是產生比較厲害的紅腫反應,而無法辨別的話,就應該趕快來皮膚科就診,並做適度的治療。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