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3【時事】腎友防疫足不出戶 每天虛累累 竟是維生素D缺乏

70幾歲的張伯伯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其中腎臟病大約第4期,肌肝酸是2.7左右,平時精神活力非常好,總是穿襯衫打領帶來到門診。這次是一個月的例行性回診,雖然還是穿著襯衫,但精神看起來有點委靡。張伯伯自述,這一兩週感到很虛弱、食慾不振,沒有確診、拉肚子、吃任何來路不明的藥物或補品,很擔心是不是腎臟變差。

因為上述症狀的確是腎臟功能變差的症狀之一,便安排抽血檢查,發現雖然血紅素、鈉離子、鉀離子都正常,但肌肝酸2.2,比一個月前還差,鈣離子6.7(正常值8.5以上)、磷離子2.1(正常值約4)。

由於張伯伯的鈣跟磷都偏低,便建議他進一步驗副甲狀腺素、甲狀腺功能、維生素D等。由於維生素D缺乏經常出現在正常人或腎臟病患身上,加上張伯伯因為擔心疫情,幾乎足不出戶,沒有曬到太陽,連肉類都不吃。

果不其然,雖然張伯伯的副甲狀腺素稍微偏高,但還落在腎臟病可接受的範圍內,而維生素D只有5(正常值30以上),因此判定張伯伯的症狀是維生素D缺乏所致。

維生素D產生過程

維生素D主要是從食物中攝取,如魚類、蛋黃、奶酪等,而曬太陽以後,皮膚也會產生維生素D,上述最原型的維生素D稱為膽鈣化醇,膽鈣化醇剛製造出來是非活性的維生素D,又稱為營養型的D。

維生素D會經過肝臟,變成25(OH)D,25(OH)D在體內含量最多,只有到某些地方才會轉換成1,25(OH)D,而主要轉化地方是腎臟,25經過腎臟會變成1,25,1,25(OH)D就是所謂的活性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D會做很多事情,例如在腸胃道、腎臟,都會讓鈣跟磷增加,當作用在骨頭,會有助於骨頭的生長、鈣磷的平衡,所以維生素D是身體是必須且不能缺乏的元素。

維生素D缺乏之因

以合成方面來說,第一部分是太陽曬太少,其實每天曬太陽10到15分鐘,身體產生的膽鈣化醇就足夠了。所以像張伯伯因為不敢出門,所以幾乎沒曬到太陽,才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

第二部分食物中攝取量不足,像張伯伯因為有腎臟病,會建議低蛋白飲食,其中一個重點是不能吃太多肉類。但很多肉類富含維生素D,例如魚、蛋黃、奶酪等,而因為奶酪的磷離子很高,所以又會避開這些食物,在少吃這些東西的情況下,又缺乏日曬,就會導致維他命D缺乏。

維生素D缺乏的族群

維生素D在肝臟跟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本身就會缺乏,因為肝腎是讓維生素D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的必要器官,所以像腎臟病的病人、肥胖者、上班族、回教徒等,相對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缺乏的症狀

嗜睡、疲勞、皮膚較暗沉、肌肉無力、虛弱、肌肉疼痛、胃口不佳、情緒較低落。其實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很多,每個人也都不一樣,最重要是需要診斷,一般檢驗結果當鈣跟磷都稍微偏低、副甲狀腺素可能稍微增高,此時就會加驗維生素D。

可能大家做健康檢查時,會自費加一些項目,例如1,25(OH)D或25(OH)D,基本上我們會驗25(OH)D,因為25(OH)D在體內濃度最高,而且半衰期有3個禮拜,當某些器官需要的時候,才會把它轉化成活性態,所以假如鈣跟磷都偏低,就會再驗25(OH)D。

25(OH)D正常值是30以上,小於20就代表身體缺乏,而張伯伯的檢驗結果發現25(OH)D非常低,且鈣跟磷都偏低,所以確診為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缺乏的治療方式

一般人通常不大會維生素D缺乏,但當維生素D缺乏時,首先會建議曬太陽,每天至少10~15分鐘。第二部分建議多吃魚類,因為魚類富含維生素D,素食者可以多吃菇類、喝牛奶或吃奶酪。但假如是腎臟病患者,牛奶跟奶酪不可多吃,因為磷離子不低。假如像張伯伯症狀非常明顯,維生素D驗起來非常低,就會建議補充一些營養型的維生素D。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吃活性的D呢?」活性的D在腎臟科或其他疾病有特別的應用,它的吃法並不是直接吃,這樣做會抑制自己內生性的D,所以會建議服用非活性的D或營養性的D。像張伯伯就很明顯,吃了非活性維生素D約兩個禮拜後,鈣跟磷的數值都恢復,過一個月再驗,發現他的25(OH)D也回到32,所以其實只要肯曬太陽、肯吃東西、補充一些營養型的D,很快就可以恢復。

重點整理

  1. 維生素D缺乏的族群:肥胖者(因為皮下脂肪太厚,曬太陽後維生素D的吸收效率不佳)、很少曬太陽的人、腎臟病患者、飲食缺乏魚、肉、牛奶的人
  2. 維生素D缺乏的症狀:噁心、倦怠、無力、肌肉痠痛、情緒低落
  3. 診斷方式:鈣跟磷偏低,維生素D的25(OH)D小於20以下
  4. 治療方式:增加日曬、飲食多吃魚、蛋黃、牛奶,有症狀時補充營養型的D(400~1000 IU),但不建議補充達2000 IU,否則造成維生素D中毒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