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1【時事】鬧水荒喝山泉水,竟腎衰竭必須洗腎!?

最近全台鬧水荒,因為降雨不均,所以很多地方缺水,尤以中南部為主,有的人擔心家中缺水,就會跑到山上取用山泉水,甚至直接掬一把水飲用,每每看到這些舉動,都會為他們捏一把冷汗,其實使用未煮沸的山泉水,相當危險喔!

在大家概念中,山泉水由於天然,代表純淨無汙染,實際上,大自然中有許多細菌、原蟲,甚至寄生蟲,當喝了未煮沸的山泉水,比較輕微的感染,會造成肚子突然不舒服,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因此,我們要分享之前碰到飲用山泉水的案例,因感染鉤狀螺旋體造成腎臟損傷,甚至需要洗腎治療。

點此聽Podcast

故事介紹

這是幾年前發生水荒時的故事,當時留下滿深刻的印象,一位50歲大哥,因為鬧水荒,政府也開始施行停水措施,所以他決定跑到山區取山泉水。據他所述,他去南投埔里取水,當時天氣很熱,爬山的時候大汗淋漓,一看到山泉水就忍不住喝了一口。喝完當下覺得還好,但過了一兩天,漸漸覺得疲勞、肌肉痠痛,接著開始發燒、腳水腫。

當時他懷疑是喝山泉水所致,但因為症狀不致影響生活,想說繼續觀察,直到食不下嚥時,才經由家人緊急送往急診。抽血檢查發現這位大哥腎臟功能極差,肌酐酸(即腎臟毒素)超過7 mg/dl(正常值為1.3 mg/dl以下),此外,黃疸指標也高達10 mg/dl以上(黃疸指標即血中膽紅素濃度,正常值0.2~1.2mg/dl),而且當天高燒不退,便立刻收住院治療。

當時這位大哥仍然清醒,有提到會不會是因為他前幾天喝了山泉水,當下我們懷疑好幾種病原菌,並通報檢查,最後確診為鉤端螺旋體造成。

由於患者感染鉤端螺旋體以急性腎衰竭表現,必須緊急洗腎,便安排兩天洗一次,總共洗4~5次,約一週後才脫離洗腎,命也救回來了。比較遺憾的是,由於沒有於症狀初期赴醫檢查,使得腎臟留下一些後遺症,目前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也持續於門診追蹤,避免腎臟功能惡化。

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顧名思義形如鉤子,大部分存在野外的動物、水跟土壤中,通常是動物感染鉤端螺旋體,經由尿液排出後,進而汙染到水與土壤,最後才入人體,因此,較常接觸野外的水跟土壤的人,是高風險族群,例如農夫、屠夫,或是下水道工人等,一般民眾在野外時,可能經由皮膚黏膜,或是直接喝進去。

鉤狀螺旋體較大的問題是潛伏期很長,可能到第10天,甚至20天才發病,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可能會輕微發燒、肌肉痠痛,或肚子不舒服,大部分的病人都會自行痊癒,但如上述的大哥,就是比較嚴重的案例,由於體內鈉離子持續偏低,使得腎臟功能逐漸受損,造成尿液無法排出,導致腳水腫,甚至肝臟也受到影響,出現黃疸症狀,必須住院治療。

一般來說,鉤狀螺旋體透過抗生素即可控制,但也有少數的病人治療過後,腎臟功能也無法完全恢復,必須長期追蹤腎功能。

大腸桿菌大家相當耳熟能詳,其實它是腸道內正常的細菌,在正常情況下,會與體內的益生菌達成平衡,但在某些情況下,如身體免疫力下降,或是外來飲水中有大腸桿菌,使得腸道內大腸桿菌量過大時,就會讓人出現不適症狀。

大腸桿菌的主要症狀是腹痛、腹瀉和嘔吐,嚴重時甚至會拉血便、腎功能受損,甚至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而死亡。

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2016年中正大學有項研究,發現台灣19個水庫裡面,有12個水庫驗出阿米巴原蟲。阿米巴原蟲主要生活在淡水、海水、濕地,或泥土中,當環境變差時,阿米巴原蟲會變成囊體,等到環境變好時,再從囊體破出來。有點像電影異形中,一開始抱臉蟲是一個卵,環境變好才會跑出來找寄生的地方。

阿米巴原蟲的感染非常廣,舉凡身體有「洞」的地方都可能進入,例如嘴巴、傷口,甚至手,像之前就有些案例,去野外玩時配戴隱形眼鏡,玩溪水過程中,手不慎揉搓眼睛,加上阿米巴原蟲對隱形眼鏡的表面有特殊的親和力,使得阿米巴原蟲趁虛而入,導致角膜發炎。

此外,假如喝未經煮沸的山泉水,可能會把阿米巴原蟲吃下肚,初期症狀類似感染性腸胃炎,會不斷上吐下瀉;一旦阿米巴原蟲的數量大到進入血液中,進而跑到各個器官,那就很嚴重囉,到肝臟會形成肝膿瘍,到腦袋會形成腦膿瘍,不可不慎。

山泉水雖然富含礦物質,喝起來甘甜,但裡頭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大家務必煮沸後再喝,不然就會像這位先生一樣,喝水喝到肝腎功能損傷,甚至需要短期洗腎,反而得不償失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