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時事】《親愛的房客》照顧者悲歌是怎麼煉成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親愛的房客》是否有一些共鳴呢?其實男主角的處境,跟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狀況很像。像是男主角除了照顧小男孩外,還要照顧罹患糖尿病、洗腎,且後來不良於行的阿嬤。

點此聽Podcast

尤其家裡有下一代,小朋友還在求學階段,背負工作、金錢上的壓力,而上一代也開始年老,出現一些病痛,需要旁人照顧,病痛不見得是癌症這類不可逆的疾病,但可能已經需要年輕一輩來幫忙。

之前遇過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一位80幾歲的患者,其實腎臟功能已經很不好,送來醫院已經肺水腫,也喘得很嚴重,即便使用百分之百的氧氣,仍無法說話。經過病人同意後我們執行插管,並與他的兒子連繫,這位年輕人說他已經在醫院附近,但插完管又等了兩小時,病人的兒子還是沒出現。

此時若大家身為一位醫師或旁觀者,可能會覺得:「哇!你爸爸病況如此嚴重,你就在附近,居然這麼久才出現!」兒子趕到後頻向我道歉,才得知原來他的孩子在醫院另一棟的急診室,正在進行緊急手術,所以無法及時趕到。

看著這位先生氣喘吁吁,我拍了拍他的肩,接著說明病人目前的狀況。這位兒子身型十分高大,由於病人插管後需要住進加護病房繼續觀察,此時兒子稍微轉過頭,眼淚默默流下來,那一幕,與《親愛的房客》男主角有些類似。

原來病人的兒子是獨子,必須扛起上下兩代的照顧責任,無形中肩負許多壓力。

其實照顧者悲歌,並非只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日前一則也很令人傷感的新聞,一位60幾歲的男性,照顧長期臥床的妻子將近30年,在這次妻子住院時,親手用裝著衛生紙的塑膠袋,悶住妻子的口鼻,甚至跟護理師說:「我終於讓我太太解脫了!」最後地檢署以殺人罪起訴這位先生,因法官覺得這位先生情堪寬恕,全案可以從輕量刑

姑且不論法律的部分,其實這些事情也常常在我們周邊。例如之前也碰到一位60幾歲的病人,約莫40幾歲開始洗腎,其實這20多年來,他的太太無怨無悔從旁協助。每次來到門診,病人對醫護人員態度非常好,但若他太太尿袋沒拿好,或是東西忘記拿,就會直接發脾氣,有時候以三字經咆哮,反差相當大。後來我們進一步了解,其實這位先生很早就沒有謀生能力,這一路都是太太賺錢照顧先生還有三個小孩,生活壓力很大,即便先生脾氣暴躁,太太仍對他不離不棄,自從太太發現醫護人員也是可以傾訴的對象,有時就會向我們吐露她的壓力。

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生病過程中,其實辛苦的不是病人本人,身旁的照護者壓力非常大,因為病人不舒服時,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基於禮貌或需求,他們比較不會對醫護人員發怒,但是會把這些情緒轉嫁到照護者身上,有可能是自己的太太、小孩,甚至自己的父母。

這群高壓力照護者經常背負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例如上述的太太本身有高血壓,自己偶爾也會不舒服,但為了撐起家裡與先生的期待,加上身邊沒有人可以幫忙,所以必須堅強。

因此,當照顧者出現以下狀況時,可能需要去尋求一些協助:

1. 睡不好:長期淺眠或失眠,即便很累還是睡不好

2. 情緒控管漸漸不佳

3. 身體出現一些不舒服,例如血壓不明原因飆高、身體出現很多疼痛,甚至腸胃道不舒服

4. 對自己的休閒生活或社交狀況提不起勁,例如本來很喜歡打籃球,漸漸也不感興趣

5. 可能出現言語或身體家暴

6. 嚴重時就會出現自殺、想要殺其他人的念頭

對於這些高壓力照顧者,有些小建議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1. 核心概念: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他人,當心力憔悴或生活壓力大時,對被照顧者也是很大的壓力,可以讓自己適度放鬆,從事自己喜歡的事物

2. 定期盤點照顧資源:和家人討論開銷,照顧分工,讓親友知道其實照顧壓力非常大,需要一些幫忙

3. 尋求社會資源:例如長照2.0、喘息服務

4. 心理諮商:若以上三點仍然無法緩解壓力,同時感覺自己也有高壓力照顧者的特徵,可能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協助

我們繼續以上述洗腎患者的太太為例,原本每次陪先生來醫院愁雲慘霧,後來請社工協助,這位太太心情漸漸好轉,第一個改變是她很喜歡烹飪,之前過年過節就會包粽子分送給醫護人員,最近又重拾烹飪的興趣,會烤一些蛋糕餅乾,送來醫院或分送鄰居,也得到許多讚賞和支持,心情上明顯好轉。

第二個就是聽從一些建議,將她的壓力告訴孩子,兒女也會假日回來陪伴脾氣暴躁的爸爸。洗腎患者的心情後來漸漸穩定,當患者對太太冷嘲熱諷時,小孩也會給媽媽一些支持,因為大家都了解患者的個性,有了孩子的支持,太太心理負擔變減少許多。

最後就是社會資源,我們協助她找一些長照2.0、喘息服務,現在固定會有專員到她家幫忙,譬如幫患者洗澡,或幫忙照顧患者幾個小時,有時她也會安排,不在家的期間,便把患者送到機構去住幾天。

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幫忙一些高壓力的照護者,千萬不要凡事扛下來自己承擔,應該適時的放手,照護之路才能走得穩又長久。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