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話文傳遞醫學知識
慢性腎臟病發生的原因除了腎臟本身疾病外,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長期使用藥物、老年人、肥胖、抽菸等,也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我們希望透過白話文普及醫學知識,建立民眾對於慢性腎臟病的認知,減少對疾病的恐懼。
從外孫到醫師
創立《引人入腎》的起點
我是一位醫師,也是阿嬤的外孫。當我的外婆因糖尿病引發慢性腎臟病,且必須接受透析治療時,我發現要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向她解釋病情並不容易。雖然身為醫師,告誡病人控制飲食和按時服藥是我們的日常,但在面對親人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執行上的困難和對疾病的擔憂。
這段人生經歷讓我決定創立「引人入腎」衛教平台,幫助腎友和家屬輕鬆理解慢性腎臟病相關知識,並在與疾病共存的漫漫長路中,獲得支持和陪伴。
Podcast 《引人入腎》
在門診中,我常遇到民眾詢問各式健康問題。為了讓大家獲得正確的醫療常識,希望透過Podcast節目,以輕鬆聊天的方式,將醫學知識化繁為簡,讓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更健康的人生。
歡迎收聽”引人入腎”,我是伊萊醫師…
常常會碰到許多人問關於健康的問題…
於是發想,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正確的醫療常識」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健康人生唷!
聆聽時,若能夠佐以咖啡或小甜點風味更佳喔~
FB: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網站:https://drelili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假如選擇洗腎,是不是就不能工作了?」
這是很多處於三明治世代(上有老下有小)的腎友,當被告知要洗腎時,第一句拋出的話。
其實並不用把洗腎後的生活,想得過於限縮,洗腎後還是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只不過時間到了,就需要在定點進行透析。
雖然洗腎可能影響到工作能力,甚至可能降低雇主聘僱的意願,但影響其實並不大。以美國為例,在20歲至79歲這個工作年齡層中,約有30%到50%的洗腎患者仍持續在工作,意即,將近一半原本有工作的人,在洗腎後仍然可以繼續工作。
▋ 影響洗腎後工作能力的因素
- 選擇洗腎的方式
- 個人體力
- 職業限制
- 心理調適
洗腎的目標是讓身體恢復到相對健康的狀態,對於年輕人或有家庭負擔的人來說,持續工作可以減輕經濟壓力。切記,洗腎並非工作的終點,許多人仍然繼續工作,繼續他們的人生。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life_on_dialysis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