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開箱全台第一間內科和牙科聯合診所,由內分泌科徐盛邦醫師和牙科劉淑韻醫師共同創立。因糖尿病和牙周病是共病,一起治療效果佳,透過一站式治療,讓患者在三個月的內科回診同時,也能享有健保給付的洗牙及塗氟服務,讓治療效果1+1>2。
惠騰內科x惠韻牙醫介紹
診所位於台中市西區,為全台第一間內分泌科和牙科結合的聯合診所,因院長是內科,夫人是牙科,成立聯合診所的起心動念是因為糖尿病和牙周病是一種共病,其實一起治療效果更好,而牙科手術前也往往需要內科的評估,故秉持想要服務病患的心情,成立此聯合診所。
與一般診所不同的是,惠騰內科具備心電圖、眼底鏡、肺功能檢測等設備,希望能夠提供患者全面的照護。
徐盛邦院長介紹
徐院長為內分泌暨新陳代謝專科,專長為治療三高慢性病、甲狀腺、內分泌失調等較特殊的疾病,並擁有豐富醫學中心的歷練。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有豐富心得和經驗。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精準定義是一個人對血糖的利用失去控制,經常出現血糖高的時候降不下來,低的時候救不回來,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出現高低血糖兩層的作用。
有些患者看著糖尿病字面上的意思而疑惑:「糖尿病為什麼是驗血?而不是驗尿?」實際上糖尿病是因為糖分過度從腎臟流到尿裡面,所以古代是從尿液中發現含有糖分。但現今是用驗血的方式,測定病人的空腹飯後血糖和糖化血色素,也就是透過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判斷一個病人是否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狀
常見的標語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但假如出現上述的症狀,通常血化血色素已經破9,平均血糖也都大多>200甚至300以上。實際上在糖尿病初期,最容易感受到的症狀是容易饑餓,出現交感神經興奮,例如手抖、冒汗。
一般人肚子餓通常只是單純肚子餓,但假如餓到會不舒服,就要小心是不是血糖的利用出現。由於糖尿病的早期症狀非常不明顯,若要早期發現糖尿病,其實需要規則的檢查,即透過驗血的方式,偵測糖尿病是否發生。
糖化血色素是什麼?
正常人糖化血數應該在5.6以下,大於等於6.5即為糖尿病,糖化血色素代表過去三個月的血糖平均,與最近一兩週的飲食內容和睡眠品質無關。一旦糖化血色素驗出6.5以上,就是確定有糖尿病的診斷。
假如是一個完全沒有血糖問題的人,空腹血糖應該在100以下,飯後血糖在140以下。飯後血糖是指吃進第一口飯開始算的兩個小時,血糖要在140以下稱之為正常;若空腹八小時血糖在126以上,飯後兩個小時,血糖超過200以上,就高度懷疑有糖尿病。
有些病人明明空腹血糖很正常,糖化血色素卻在5.7到6.4之間(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通常血糖比較容易出問題,是從飯後開始,所以有些患者飯前血糖也許在100以下,但飯後血糖可能在140-200,也因為飯後血糖比較高,糖化血色素就會超過5.6以上。
如果患者暴瘦,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
糖尿病的其中一個症狀是體重下降,其實胰島素是一把鑰匙,把糖分從血管裡拿出來,讓細胞應用能量。當體內血糖很高,身體又沒有足夠胰島素時,糖分會留在血管裡無法被組織利用,為了讓人體活下去,身體組織會高度消耗,使得患者一直變瘦。
另一個暴瘦的常見原因,會考慮是否有甲狀腺亢進的問題,所以遇到消瘦的病人,會優先透過驗血判斷真正原因。
糖尿病和遺傳有關嗎?
糖尿病在學術上分為四種型,有第一型先天性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可能因胰臟炎、藥物、內分泌疾病造成)。其中以第二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的發生率95%以上。
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在18歲以前發生,由於無法透過藥物控制,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原則上第一型糖尿病是突然發生,並不會有遺傳問題,所以與第一型糖尿病的人結婚生子,在這方面不需有過多疑慮。
但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也就是後天型糖尿病)是種遺傳疾病,但是遺傳概念並不像是O型的爸媽就會生出O型的小孩,這個叫做絕對遺傳。糖尿病的遺傳相為易敏感性會遺傳,也就是說,如果雙親之中有一位有糖尿病,孩子到中年之後得糖尿病機率大約四成;如果雙親都有糖尿病,孩子中年之後得糖尿病機率為七成,但是這件事並不是絕對發生。
因此,若父母有糖尿病,孩子應該從年輕的時候注意飲食和生活形態,並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就能減緩或降低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該如何注意飲食
為了不讓糖尿病患者覺得飲食受限,假設這位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正常,會建議蛋白質不需要限量,海鮮、肉類、內臟類的食物可以盡情享用,蔬菜類則多多益善,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製品,也不用特別限制,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五穀雜糧類像是飯、麵、米粉、冬粉等,建議每一餐控制在平平的一碗,只要控制在這個份量以下,澱粉量就不會超標。假如這樣吃還是吃不飽,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質、蔬菜。
假如不確定份量如何拿捏,以自助餐的餐盒為例,通常上方會有三小格,下方一大格,上面兩小格裝白飯,剩下一小格和一大格裝蛋白質和蔬菜類,這樣就不會有吃不飽的問題,還可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纖維素。
飲料方面,會希望患者只追求三個味道:沒味道、苦、澀。首要選擇一定是白開水,不然就是無糖的茶、咖啡、豆漿,千萬不可選擇微糖、1/9糖,只要飲料含有糖分,一律不推建議食用。
水果方面,會鼓勵患者一天吃兩個拳頭大的水果,只要份量控制好,吃任何水果都可以,不用擔心水果糖分,而選擇吃不甜的水果。只是要特別提醒,盡量不要喝果汁,即便是自己打的,沒有額外加糖的果汁都不建議。因為把水果打成汁,攝取會過量,就像我們不可能一次吃10顆柳丁,卻可以喝掉一大杯柳橙汁。此外,膳食纖維內有很多網狀不可溶纖維,對身體有許多好處,一旦被果汁機打碎,就會降低其營養價值。所以會鼓勵糖尿病患者多吃蔬果,但盡量不要喝果汁。
另外要提醒有關「酸」這個味道,酸的味道人類會用糖去做平衡,像是有糖和無糖優酪乳,糖分差距非常大,就像是買一杯喝起來酸甜的檸檬汁,必須加入非常多糖才好入口,所以不建議糖友喝酸的飲料。
吃藥對糖尿病有好處嗎?
很多糖尿病患者對於吃藥有許多疑慮,一旦被診斷有糖尿病,代表糖化血色素超過6.5,即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受傷,功能只剩一半。而吃藥的目的,就是讓剩下一半的胰臟可以輕鬆工作。
假設身體每天需要存入5萬元的胰島素,吃藥代表政府補助3萬元,自己的胰臟只要2萬元,這樣就會很輕鬆,比較不會過勞,所以藥物對身體是助力,並不是傷害。
現在很多新形態的藥物可供糖尿病人使用,並不會像過去的藥物,可能服用後就因為低血糖暈倒被送往急診。新一代的藥物可以有效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卻不會低血糖,還可使胰島素的品質顯著上升,這兩件事可以讓患者在沒有特別不舒服的情況下,能讓胰臟少做很多工作,血糖就會穩定很多。
再換一個說法,很多糖尿病病人不願意服用藥物,覺得吃藥等於傷身,可能街坊鄰居吃了10幾年的血糖藥,最後導致洗腎,就會被誤以為是長期吃藥所致。其實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因為這輩子藥吃太多、針打太多,而是藥用太少、針打太少。
腎功能像是懸崖,當患者有糖尿病,此時醫師提醒他要小心,務必服藥避免跳下懸崖,雖然過了10年這位患者最終還是洗腎,覺得所有努力都白費,認為是藥物害他洗腎,但他卻忽略一件事—若當時沒有遵從醫囑服藥,可能2年就洗腎了,是因為他很認真服藥及生活作息飲食的調整,才延緩走向洗腎一途。
我們的人生是線性的,沒有辦法從前面看到後面會發生什麼事,醫師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很多人寶貴的人生,會發現有一些患者未來可能走到比較不好的境地,就會立刻想方法幫助患者回到過去相對健康的樣子。這也是醫師之所以會督促患者調整生活型態和透過藥物扭轉頹勢,就是為了避免患者未來遇到相對不好的事情。
如何規勸年輕的糖尿病病人服藥?
有些比較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症狀耐受度高,認為自己不需要吃藥,但其實這些患者應該要思考:目前花的是人生的現金卡,等於把60、70歲的老本提前花掉,雖然目前沒有太大不舒服,但假如不按時服藥,未來可能發生其他嚴重問題。舉例來說,糖尿病的重點並不是當下本身的糖尿病,而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糖尿病從診斷起的20年可能出現洗腎、失明、心臟病、中風等,雖然不是必然發生,但只要努力控制血糖,就可以大幅降低這些疾病未來發生的機率。
以研究來說,糖尿病每上升1,洗腎風險就會提高37%,雖然現下並沒有感覺,但當未來洗腎時,就會怨嘆當初自己沒有好好控制。
有的患者會說:「醫師開的藥物很多,還必須打很多胰島素,是否代表我的糖尿病很嚴重?」其實當用藥比較多,或是從外面補胰島素,只是代表胰臟本身的功能比較弱,不代表糖尿病比較嚴重。
舉一個極端例子,A先生一天要吃四種藥加上打胰島素,糖化血色素6.8,B先生每天只要吃一種藥,糖化血色素9.2,十年之後一定是A先生比B先生健康。所以糖尿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血糖是否控制良好,而非需要多少額外的輔助,只要建立這樣的想法,才不會懼怕吃藥跟打胰島素。
糖尿病患要如何建立目標?
飲食、藥物、運動三者一定是相輔相成,藥物可以讓飲食多一些彈性,運動可以讓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幫忙多消耗一些糖分,三者綜合在一起才會讓人生過得更穩定。
1998年到2014年曾經有一項瑞典45萬人針對醫療科技發展的研究,讓全人口的死亡率下降,糖尿病在這16年間也發生很多變化,他們預期糖尿病的死亡率也會跟著下降。的確,糖尿病死亡率也跟著下降,但是全人口死亡率跟糖尿病人口的死亡率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縮小,也就是說,不管在任何的年份得到糖尿病,與其他人相比,會損失更多壽命。
在2015年有一些新型藥物,像是排糖性血糖藥、腸泌素的研發,讓這件事被改變。因為這些藥物的產生,讓本來會發生的心血管死亡率跟洗腎機會大幅延後和縮短。假設有一個平行時空兩個都是你,一個選擇吃藥,一個選擇不吃藥,不管在哪個時間點介入,一定是吃藥那個,可以獲得更多好處。
糖尿病嚴重併發症—截肢
糖尿病患者走到截肢的比例比別人高,第一個原因是高血糖,第二個原因是血管病變,使得遠端血液支配變得比較少,加上腳出現神經病變,對痛覺比較不敏感,所以有些糖尿病中後期的患者,可能腳被蚊子咬,或不小心踢到東西,產生很小的傷口,可能因為忽略而慢慢變大,等到發現時可能必須截肢才能挽救腳。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洗澡時務必檢查腳是否有傷口,一發現有小傷口務必擦藥,只要傷口縮小就不必擔心紅腫變大,假如發現傷口遲無好轉,務必尋求醫療協助,才能避免走上截肢一途。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