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6歲的賴先生,本身患有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並長期在門診追蹤 。然而,近幾週他開始感到食慾不振、噁心反胃,經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的腎功能指數「肌酸酐」竟高達13.2 mg/dL(正常值約1.2),全蛋白尿也高達3222mg/g 。在緊急住院並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後,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才揪出導致他急性腎衰竭的元兇——「多發性骨髓瘤」 。
來得又快又急的「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是指腎臟功能在極短時間內(幾小時到幾天)迅速惡化,導致身體無法有效排除廢物與多餘水分的狀態 。當含氮廢物和毒素在體內快速累積,便會引發水腫或尿毒症候群 ,賴先生所經歷的噁心、食慾不振,正是毒素累積的典型症狀 。
急性腎衰竭的常見成因多樣,大致可分為三類 :
- 腎血流量不足:例如嚴重脫水、低血壓或心臟功能不全 。
- 腎臟直接損傷:如嚴重感染、藥物毒性或自體免疫疾病攻擊 。
- 腎後尿路阻塞:例如腎結石或腫瘤壓迫導致尿液無法排出 。
認識「偽裝的殺手」:多發性骨髓瘤
近期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中由朴寶劍、朴海俊接力飾演的「梁寬植」一角,最後因為膝蓋疼痛,檢查後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經歷化療後仍不幸離世。在賴先生的案例中,他的急性腎衰竭是由「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這種血液癌症所引起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增生疾病 。健康的漿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負責製造抗體以對抗感染 。然而,在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體內,異常增生的漿細胞會製造大量不具功能的「單株免疫球蛋白」 。這些異常的蛋白質會沉積在腎臟,特別是堵塞腎小管,造成腎臟結構損傷,進而引發急性腎衰竭 。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常被稱為「偽裝的殺手」,因為它的早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如退化性關節炎或骨質疏鬆,導致患者輾轉於復健科、家醫科,卻遲遲未能正確診斷。
多發性骨髓瘤的四大警訊:CRAB
臨床上,醫師會透過「CRAB」這個字首縮寫來記憶多發性骨髓瘤的四大常見症狀 :
- C (Hypercalcemia) – 高血鈣:因骨骼被癌細胞侵蝕,釋放出大量的鈣離子進入血液,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意識混亂等症狀 。
- R (Renal failure) – 腎衰竭:如前述,異常蛋白質損害腎臟,導致水腫、尿毒症等問題 。
- A (Anemia) – 貧血:癌細胞在骨髓中過度增生,排擠了正常的造血細胞,使患者臉色蒼白、頭暈、疲倦 。
- B (Bone lesions) – 骨頭病變:癌細胞侵蝕骨骼,造成骨骼疼痛,甚至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 。
診斷上,除了血液檢查外,通常需要透過「血液電泳」來檢測異常的蛋白質,並可能需要進行腎臟或骨髓切片來最終確診 。
治療與預防:保腎護身的關鍵
急性腎衰竭的治療首重「找出並治療根本原因、改善腎臟血流、避免腎臟受到進一步傷害」 。
- 急性期的支持性治療:對於像賴先生這樣毒素指數過高的患者,會採取緊急血液透析(洗腎)來幫助清除體內廢物,減輕腎臟負擔 。
- 針對根本原因的治療:確認是多發性骨髓瘤後,會立即啟動針對性的治療,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幹細胞移植等,以控制癌細胞的增生 。
雖然急性腎衰竭可能由癌症等嚴重疾病引起,但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腎臟健康,預防急性腎衰竭的發生。
保護腎臟的四大守則:
- 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民眾,應定期追蹤腎功能 。
-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採行均衡飲食,減少加工食品和過重的調味,攝取足夠水分,並搭配適量運動與充足睡眠 。
- 避免傷腎風險因子:注意避免脫水、預防感染,並應避免濫用部分止痛藥物,使用任何藥物前最好諮詢醫師或藥師 。
- 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若出現食慾不振、噁心、不明原因的疲倦或水腫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切勿拖延 。
急性腎衰竭雖然病情發展迅速,但只要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腎功能仍有機會完全恢復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會轉為慢性腎臟病,甚至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 。因此,提早發現、積極治療與良好的日常照護,是守護腎臟健康的不二法門 。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