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20【水腫系列四】腳抬高可以消除水腫嗎?哪些情況這麼做有效呢?

這一集分享水腫系列第四部,前面三集分享水腫的水從哪裡來,以及哪些地方腫,跟分辨水腫的方法,例如急性、慢性水腫,或單側、雙側水腫各是哪些原因。

這一集會跟大家分享分辨水腫的第三種方法:腳抬高水腫會變好嗎?腳抬高使水腫變好是哪些原因,以及腳抬高水腫依舊,又是哪些原因呢?

有過水腫經驗的人,都會發現早上好像腳比較小,中午過後腳漸漸腫起來。你可能有聽過一種說法叫做水往低處流,晚上睡覺的時候躺著,使得水慢慢流到背部或頭部,因為白天多數時間都站著或坐著,所以白天的時候水會往低處流,足背或腳踝就會開始腫。

坊間傳聞「腳抬高水腫會變好」,是真的嗎?其實並不然,首先要跟大家介紹病理生理學,在水腫第一集提過,水是從血管中的微血管跑出來,腫是發生在皮下脂肪, 所以我們簡單比喻,在一條60公分的水管塞一些棉花,當做血管裡的血球、蛋白質等等,這些物質會讓水保持在血管中,保持在血管中的東西稱為膠體滲透壓。

假如在水管戳一個洞,這個洞叫做微血管,會讓氧氣、二氧化碳跟一些毒素從中排除,所以通透度非常高,假如孔洞越大,水月容易從這邊跑出來,孔洞越小通透度就越低,水也比較不會跑出來。

此時我們在水管外面放一些棉花,這些棉花叫做皮下脂肪,還有一個東西叫做靜水壓,也就是灌進水管裡面的壓力,假如灌進去的壓力越強,漏水的地方就會越多;反之,假如把水管的另一頭塞住,即便是一樣的水流壓力過去,漏水的地方也會漸漸堵住。

所以會不會漏水跟以下三點有關,第一個是膠體滲透壓,第二個是靜水壓變強,第三個是孔洞大。

身體裡的血管也是一樣的概念,靜水壓變強通常是因為血管裡的壓力變大,像是心臟無力的時候,血液很難回流,或是腎臟功能受損、靜脈栓塞,也會造成水分蓄積在體內。還有一種是靜脈回流,也就是血管遠端受到壓迫,導致壓力變大,最典型就是懷孕,因為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壓迫到附近血管,所以很多孕婦到中後期,會出現水腫的情況,是靜水壓太強造成。

通透度太高的原因包括局部發炎,是因為讓白血球從免疫系統跑出去攻擊壞人,所以通透度變高,但是在敗血症的時候,因為全身都發炎,免疫系統就會把孔洞開大,讓白血球出去吃壞人,此時水也會跟著跑出去,所以很多敗血症的病人到中後期,可能白蛋白都沒有掉,卻出現全身水腫。

當腳抬高的時候,就是因為通透度的關係,水自然而然還是會往低處流,通常抬高幾個小時後,水腫會漸漸消退。但是假如腿抬高水腫還是沒消,這就跟膠體滲透壓有關,由於膠體滲透壓不夠,使得吸水力不足,即便孔洞很小、進水壓不強,水還是會一直流出去。

我們身體裡會像棉花一樣吸水的東西就是白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臟製造,最典型白蛋白偏低的疾病就是肝硬化,無論是B、C肝或是酒精性肝硬化,都會使白蛋白吸水力變弱,使得水跑出去,造成水腫。而這一類的水腫通常不只是腳,可能全身都是,所以無法靠抬腿消除。

另一個會造成白蛋白偏低的疾病是腎病症候群,可以回顧《蛋白尿系列》,因為蛋白質大量從尿液排出,使得白蛋白偏低,這時候抬腿並不會改善水腫問題。

第三種是癌症、腸胃道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因為營養不足,就無法製造白蛋白,也會造成全身水腫,而且抬腿也不會使水腫變好。

重點整理

抬腿會使水腫變好的原因:

1. 靜水壓太高:常見包括心臟病、腎臟病、靜脈栓塞、懷孕

2. 通透度太大:局部發炎、全身性敗血症造成

抬腿不會使水腫變好的原因:

1. 膠體滲透壓太低:白蛋白太低(肝硬化、腎病症候群、營養不良造成)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今天吃太鹹,造成隔天水腫,是因為下列哪個原因造成呢?

A. 進水壓太高

B. 膠體滲透壓太低

C. 通透度太高

回覆民眾私訊:家人病程進入腎臟病第四期,身體狀況OK,也積極控制飲食,腎絲球過濾率有機會提升嗎?

答案:腎絲球過濾率是一個浮動值,是用我們身體的毒素(肌肝酸)藉由某些公式算出來,長期來說會慢慢衰退,但短期數值可能高高低低,假如有意識地控制飲食,並控制好原發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其實是有機會提升的。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