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8【跨界】諾羅病毒四季猖狂 一人中獎全家得病 用這個東西竟然無法消滅!FT.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這一集會想找兒科知識家兒科女醫歐淑娟Emily來節目上,主要是因為前陣子小孩子去上學以後就一直吐,那時候我就很擔心,帶去小兒科看發現是諾羅病毒。雖然小兒科以前也有實習過,但真的太久遠了,聽他們幼稚園老師說,在這之前已經有三、四個中鏢,之後陸陸續續有一些人出現嘔吐的症狀,也確診為諾羅病毒,因此這一集想要請教Emily諾羅病毒的相關知識。

諾羅病毒介紹

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病毒,很多家長會把病毒跟細菌搞混,以為用抗生素就可以治療病毒,但其實大部分的病毒,使用抗生素都沒有效。

這邊講的抗生素是廣效的抗生素,不是專門針對細菌的,比如流感病毒有專門的特效藥,叫做克流感,這就是一個廣義型的抗微生物製劑。但是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而且傳染性超強,像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COVID-19,都需要蠻高的病毒或細菌量,但是諾羅病毒很厲害的一點,是它只要大概100隻病毒就可以讓人生病。

門診比較常見的是小朋友在學校得病後,回家傳染給爸媽,等於是一人中獎,全家得病,因為諾羅病毒是一個高傳染性的腸胃型病毒,比如說在家沒有戴口罩,面對面講話,就會被傳染,或是爸媽把孩子沒有吃完的飯菜撿起來吃,這樣也會被傳染,所以一旦有一個病例出現,很快就會有其他病例出現。

諾羅病毒傳染的途徑

常見的是糞口傳染,像是父母把小孩沒吃完的東西吃掉,或是接觸到病人的唾液、嘔吐物 、糞便,比如說家長幫小朋友擦屁股後手沒洗乾淨,用髒髒的手拿東西吃;或是小朋友喝過的水,家長用小朋友的杯子繼續喝,當沾染到孩子的口水,也會被傳染。

以及小朋友打噴嚏,物體表面就會沾有他的唾沫,假如唾沫噴到遙控器,當家長徒手拿遙控器開電視,再揉揉眼睛,這樣也會間接被傳染。

諾羅病毒的症狀

幾乎100%的病人都是吐,有一些吐兩三次就來,有一些吐十幾次才來。第二名是拉肚子, 而且偏水瀉,已經呈現糞水的狀態,像是被尿布吸進去。第三名是發燒,其他比較少見,臨床偶爾還是會看到肌肉痠痛、頭痛、咳嗽、流鼻水等。

雖然諾羅病毒非常容易傳染,又會讓病人吐得很嚴重,但它來得快,去得快,大概三天左右就會痊癒,除非真的吐得太誇張,或拉得很厲害,又沒有好好補充水分,造成有點脫水。任何疾病都一樣,一旦脫水都會拖很久才會好,這樣病程就會超過三天以上。

不過病人痊癒之後三天,都還是有傳染力,有些病人以為自己痊癒了,便開始吃雞排、薯條這類油炸的食物,就很容易繼續拉肚子,因為腸道還沒完全修復。或是家人以為小朋友好了,恢復全家共食,又把小朋友吃剩下的撿來吃,這樣並成就會拖得更長。

所以如果孩子有諾羅,會建議家長一個整個星期勤洗手、公筷母匙,不要吃小朋友吃剩的 食物,孩子的嘔吐物、口水、糞便、尿尿這些體液會接觸到的東西都要消毒。

諾羅病毒的預防之道

因為COVID-19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戴口罩是一個很有效又便宜的方法,但小朋友很難乖乖在家裡繼續戴口罩,執行上有困難,所以會建議家長著重在公筷母匙跟勤洗手,但要提醒大家,酒精殺不死諾羅病毒,因為諾羅病毒是RNA病毒,它更容易突變,也沒有外套膜,它不像COVID-19有外套膜,可以用酒精殺死。

那該怎麼辦呢?其實只要用最傳統的方法,用洗手乳、肥皂洗手,被口水、嘔吐物噴到的物品,以稀釋後的漂白水消毒,通常正常環境清潔,是將100cc的漂白水加入一公升的清水,這樣就是500ppm。如果是針對嘔吐物清潔,比例就要加倍,例如200cc漂白水加入一公升的清水,等於是1000ppm,用這個比例擦拭。

再提醒一個小地方,假如用漂白水消毒環境後,小朋友的手碰到又拿東西吃,或是吃手手,會有吃到漂白水的疑慮,建議消毒環境後可以等10分鐘,並開窗通風,之後再拿清水擦拭一遍即可。

諾羅病毒好發時節

二十年前的教科書都會寫第一名是輪狀病毒,第二名是諾羅病毒,第三就是其他,但是到了十多年前,輪狀病毒的疫苗研發出來,並開始推廣,所以後來因為輪狀病毒住院的小朋友越來越少,而諾羅病毒就變成第一名了。

諾羅病毒因為傳染力高,其實一年四季都有,加上治療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等症狀稍微緩解,所以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做好消毒。因為第一名的症狀是嘔吐,所以治療的第一件事就是止吐,讓小朋友接下來能吃能喝,才能避免脫水。

如果是還很重奶的小小孩,會建議家長要少量多餐,不然就是泡稀一點,因為奶滿容易催吐的。同樣要補水,補的東西也許可以替換成喝粥。假如是一些天賦異稟的孩子,喝奶都不會吐,那就繼續喝沒關係,也不用稀釋、減量,不過在諾羅病毒造成的腸胃炎期間,絕大多數還是會建議先減奶。

除了養分之外,還有一個重點是電解質,因為脫水的狀況不只是水流失,嘔吐物和排泄物都有電解質,像是鈉、氯、鉀等,會建議要用小朋友專用的口服點滴,叫做口服電解質液 ,俗話說電解水,這跟運動飲料不一樣,運動飲料是成人大量運動流汗之後喝的,小孩沒有大量運動,只是生病,因為運動飲料含糖量太高,有時候會讓小孩更容易拉肚子, 甚至有一些吸收不良,或含糖量太高刺激胃酸分泌,又會繼續吐。

所以治療上第一個是止吐,第二個是好好補充水分,第三個是適當的退燒。剛剛有提到大概三成的孩子會發燒,所以吃藥的部分一般會給止吐、止瀉、退燒藥,再請家長額外補充電解水。

什麼時候需要帶到醫院呢?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答案是不要隨便衝急診,因為急診什麼病毒都有,假如原本只是腸胃炎,搞不好還得一個流感,或其他很嚴重的疾病。

一般有幾個指標,小朋友的話,可以觀察精神、活動力跟食慾,生病期間再多一個發燒的指標,所以這四大指標提供大家參考。

精神就看臉色,通常主要照顧者一看就知道,活動力的話就是看退燒、體溫低於37.5之後,假如沒有玩玩具、聊天,或是對平常會做的活動沒有興趣,可能就是活動力不足的表現。

再來就是食量,腸胃炎期間食量一定會下降,通常會給家長一個參考,比如小朋友平常吃一碗, 或喝240的奶,現在假如吃不到半碗,或喝不到120,份量低於平常的一半,就可能是警訊。假如用進食份量不好判斷的話,可以看尿量,通常小嬰兒一天要換六片左右,假如換不到三片,就是尿量減半;大一點的孩子假如水喝不夠,尿液顏色就不是清澈、淡黃色的。

發燒的部分,一般我們會說高燒三天是一個指標,通常第一天燒燒退退,第二天要觀察燒燒退退的間距是否拉長,假如越燒越高(到39度以上),連續燒三天,就代表小朋友可能有脫水的情形,要立即帶回兒科診所讓醫師評估,是否有去醫院的必要。或是去找急診的兒科醫師處理,也許需要打點滴,或是因為病毒跑到腦袋,造成腦膜炎。

曾經碰到一個案例,一位12歲左右的大孩子,送來醫院的時候發高燒、頸部僵硬,做脊髓穿刺後,檢驗腦脊髓液,發現是因為生病後細菌跑到腦袋,幸好透過抗生素治療後,平安出院。這是一個很極端的嚴重案例,通常不太會發生,但家長假如注意到小朋友意識不清、高燒不退,就要特別注意。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