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3【故事】腳中風舉步維艱 當心是周邊血管疾病 FT. 張育晟醫師

林軒任醫師(以下簡稱林):今天歡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科周邊血管科張育晟醫師來到節目!

先跟大家講一下,周邊血管科就是在周邊血管動靜脈的部分,其實之前我有個病人因為糖尿病、腎臟病,後來腳整個爛掉,就請張主任幫我們處理一下。很多人可能對心臟科的印象都是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做心導管,其實我以前對周邊血管不怎麼了解,覺得心臟科都是做心臟超音波、心導管,但是當主治醫師以後發現,周邊血管真的太重要了。所以想先請張主任跟我們講一下什麼是周邊血管疾病啊?

張育晟醫師(以下簡稱張):嗨大家好我是亞大醫院心臟科張育晟醫師,今天很高興來這個錄這個節目,和大家分享一些周邊血管的相關知識。其實心臟血管阻塞、心肌梗塞、裝支架、氣球擴張,往往都跟心臟血管有關。周邊血管在這幾年越來越被大家認識,病人的狀況越來越多,都是我們能夠處理的,所以今天來這邊可以跟大家做一些相關知識的分享和介紹。

周邊血管其實好比我們講的冠狀動脈,基本上心臟把血打出來,再把血收回去,我們四肢包括手跟腳,比較常出現狀況的是腳的血管。從結構上來說,我們從主動脈然後到腹腔裡面有分兩側的髂動脈,再到髖關節的部分,就是所謂的股動脈,從膝蓋關節一直往下延伸就所謂的膕動脈。小腿部分會有3條的血管,就是靠這3條的血管一路把血流帶到腳、腳底、腳趾頭這些地方,如果這些血管從主動脈,再到髖關節、大腿、小腿這地方有阻塞的話,就會造成一些相對應的症狀,就是我們講的周邊血管阻塞。

林:周邊血管阻塞是指動脈還是靜脈塞住啊?像很多病人都會說心臟出來是動脈,回去是靜脈,周邊血管疾病一般是指哪一邊?還是兩者都是啊?

張:廣義上來說,不管是動脈或靜脈,嚴重造成一些症狀的傷口沒辦法癒合,不過基本上大家會先討論動脈的部分,因為這些常常會有很明顯的一些症狀,譬如常見症狀主要是跛行,就是爬樓梯、走比較遠的時候,腳會沒有力氣,就想要休息。不是像心臟胸悶想要休息,或是會喘腳沒力想休息,而是腳沒力氣,所以叫做跛行。

第二個常見症狀就是腳摸起來很冰冷,比較嚴格來說,如果摸足背或腳踝後面的一些動脈,其實常常摸不到,所以腳的周邊循環,常常只能靠側枝的循環才勉強供應。如果血管阻塞嚴重時,病人腳的遠端常常有些傷口沒辦法癒合,一般來說傷口有時候幾天,最多一個禮拜,應該就會比較好,但常常有病人傷口拖了很久,這個就是典型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

林:像我那個病人有糖尿病,也在洗腎,他一開始跟他老婆說走不動,而且走不動不是像有些肥胖或心臟不好的病人,可能爬樓梯一兩層就會喘,覺得喘到沒辦法再動。他很明顯是走在平路走一小段,就覺得小腿腫脹,像這個症狀是不是周邊動脈塞住的早期症狀啊?

張:這是周邊血管阻塞的典型症狀沒錯,至於是不是早期,其實我們會用電腦斷層或是血管攝影檢查,通常都是疾病中末期,阻塞到很嚴重的時候才會有症狀。一般來說不管心臟血管或是周邊血管,至少要阻塞70%以上,才會造成物理上血流不夠用。所以剛剛林醫師問是不是早期症狀,其實這是血管阻塞非常嚴重的情形,應該是阻塞非常久了。

林:所以出現這種症狀代表血管已經塞了70%以上,導致30%的血管已經沒辦法支撐平常走路的距離,造成小腿和下肢的肌肉組織缺血,使他沒辦法繼續走,並以疼痛來表現嗎?

張:就會很痛啊,或是休息時就會痛,或是一些缺血的痛,這個都是常見的症狀。

林:那位病人來到急診的時候,發現怎麼傷口一直不會好,像我們這種比較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就覺得這就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造成周邊血管疾病,導致傷口不好癒合。然後他老婆就問為什麼他會得這個疾病?像很多病人來了就說腳冰冰的,好像是循環不好,究竟哪些人需要擔心自己有周邊血管疾病呢?

張:確實有一些人會覺得不管是不是冬天,手腳很冰冷,但是真正能夠造成周邊動脈阻塞,大概有一些危險因子,大家可以理解成心臟血管堵塞的這些危險因子,它們的機制都很類似,包括血糖、血壓、血脂肪,若控制不佳,經年累月就會慢慢產生血管脂肪堆積,甚至鈣化。

再來就是抽菸,還有年紀,隨著年紀增加,血管粥狀硬化的程度就越來越嚴重。那像林醫師是腎臟科醫師,就會提到一些洗腎的病人,往往他們的血管阻塞都比一般還要嚴重,甚至有些鈣化,會讓我們在處理上更為困難,這些大概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林:對,有很多阿姨或是年長者,像現在天氣比較回暖,但是之前冬天他們會說自己手腳冰冷,平常都穿襪子,可能他有高血壓,或其他的疾病,但並不是說所有手腳冰冷都是周邊血管疾病。可能還是像剛剛張主任講的,有這些危險因子才可能是周邊血管疾病。

我覺得有一個要提出來的就是抽菸,其實常常問很多病人有什麼慢性病,他們都說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但一聽就是在抽菸。抽煙會造成很多心血管疾病,很多洗腎病人也都是抽菸造成,問我怎麼腳越來越冰冷、無力,一問才知道是抽菸的問題。

張:其實抽菸滿麻煩的,經驗上他都沒有辦法跟你講到底抽多少,可能保守說抽半包不到一包,但是我覺得他們都抽非常多,畢竟每個來的手都是菸的味道。

林:對啊,而且常常說我沒再抽了,但實際上可能已經80歲,20幾歲開始抽菸,大概才戒3~5年,甚至有些人還陸續抽,只是抽比較少。

張:我覺得戒菸是相對好,不過不論是心血管或是肺部,要回到一個相對正常的狀況,都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恢復。不過這個就沒辦法,只能從當下開始戒菸,也鼓勵病人這樣做起。

我先回到剛剛林醫師講到病人很多手很冰冷,其實要仔細評估他的風險,或是評估後再做一些檢查確認,因為我自己的手偏冰冷,病人常常說手腳冰冷,我就摸他,跟他說這沒什麼問題,因為我比你更冰冷。所以搭配危險因子,再安排一些適當的檢查,醫生當下就可以確認血管有沒有阻塞。

檢查的部分,最簡單就是量血壓,我們可以先量手的血壓,一般都量手肘的部分,再搭配腳踝的血壓,甚至更進一步,有些洗腎病人我們會建議量指頭的壓力,做比例上的比較。基本上腳的血壓比手高,一旦產生血管阻塞,腳的壓力因為血流過不去,使血流壓力不斷下降,降到比手還低,當兩者比值小於0.9,表示整條血管某個段落有明顯阻塞,這項檢查稱為ABI (ankle-brachial index),就是上臂動脈跟腳踝動脈壓力的比值,這是非侵入性最簡單的檢查方式。

林:張主任的意思是說,假如你覺得手腳冰冷,可以做簡單的測試,比上臂跟腳踝的血壓。因為大家都知道,下肢比較粗壯,理論上血壓會比上肢還高,假如下肢跟上肢的比例小於0.9,代表下肢的動靜脈壓力開始變小,代表下肢周邊血管出了一些問題。

張:如果真的有問題,其實在醫院可以再做進一步的檢查,因為請病人在家裡量手和腳的血壓,準確度還是有差別,在醫院做ABI檢查後,可以更進一步做超音波、電腦斷層的檢查。剛有提到血管是從心臟打出來,分左邊、右邊,整條血管都有可能阻塞或狹窄,我們必須更明確知道是哪一段血管出問題,才能夠進一步處理它。

超音波其實也很簡單,相對是一個非侵入性的檢查,我們會從幾個點來看,從鼠蹊部的地方、大腿、膝蓋後側膕動脈,進一步可以往下看到小腿的血管,然後足背的血管,或是腳踝附近的血管,可以看看血流的強度、速度,還有在超音波下的波形,就能決定阻塞的嚴重程度跟位置。這是一個很方便,只要有超音波探頭隨時都可以做的檢查。

那另外就是電腦斷層檢查,執行上很方便,唯一的缺點是需要打顯影劑才能夠看得清楚血管,對於腎功能比較差,或是有些糖尿病病人,做之前我們會比較猶豫。不過如果真的有需要,電腦斷層檢查可以很明顯看出血管阻塞的程度,它可以把血管照得很清楚,甚至包含哪一段有鈣化,以及我們一開始講靠近心臟、肚子的動脈,我們沒辦法用超音波完全確認血管嚴重程度,但可以用電腦斷層看一下血管哪邊阻塞。

林:就像我那個病人,腳有傷口來到急診,我們看完後當場請張主任幫他做超音波,後來還有做電腦斷層,發現整個腳很多地方都有鈣化,但有個地方鈣化特別明顯,所以張主任後來有幫他通血管。

那想問一下像這樣子的病人,常跟我說糖尿病足很嚴重,他們知道換藥不會好,因為腳的血管不通,所以抗生素沒辦法經過血管到達患部去跟細菌對抗。他們往往問我通完血管會獲得什麼好處呢?或是當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周邊血管嚴重阻塞的病人,何時會建議要做週邊的心導管呢?

張:第一個剛才提到的症狀,就是不管是腳沒力,或是有傷口,我們會做一些檢查跟治療。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通血管,血管阻塞的程度至少要70%以上,或者是血管比較嚴重的部分,我們可以用導管去測量前段跟後段的壓力差,如果壓力差大於20,其實表示有明顯的阻塞。在我們的經驗上來說,剛才林醫師提到一個點,就是換藥不會好,其實這個告訴我們,需要許多科共同來協助這件事,假設本來是在腎臟科,或是糖尿病在新陳代謝科治療,糖尿病足大概跟一些免疫或復原的細胞聚集都有關係。再來就是外科醫師,我們在做這個跟外科醫師合作非常密切,他們能把一些真的已經壞死,沒辦法救的組織清掉,才有辦法讓新的組織長回來,再加上心臟科醫師把血管打通。通常來說這些病人的血管,通完後沒辦法完全確定1~5年內通暢率能一直維持,但剛通完的這段時間,往往血液循環非常好,傷口改善速度都很快,跟之前比可能要拖幾個月、一年,其實病人跟家屬都會看到大幅進步,也可以減少感染、敗血症的風險。

林:其實很多病人做完檢查發現血管塞得很厲害,第一個反應是「我不想通心導管」或「我不想清創」,但實際上假如不把高速公路打通,就沒有辦法讓免疫細胞去到該有的位置。例如說換藥完傷口越來越差,外科清創完皮膚長不起來,甚至養不起傷口,才發現其實應該真的要通血管。假如藉由張主任幫忙把一些該打通的動靜脈打通,其實病人無論是症狀上感染的控制,跟自己有疼痛的感覺,其實都會好非常多。

張:對,其實病人非常有感。

林:最後想問一下張主任,像這樣的病人,除了自我檢查外,平常要怎麼做,才比較不會有周邊血管疾病呢?

張:剛才講到一些危險因子的控制,這是最基本的,但年紀當然沒辦法控制。另外要提到關於這樣的病人,我們檢查如果發現比較初期或輕度血管阻塞,會建議透過氣球擴張,讓小血管可以擴張,讓走路的距離增加。另外非常鼓勵病人要多走,不管是對心臟、肺部功能,或是讓側枝循環的小血管增生,循環就會改善。雖然說不是高速公路,但小條的血管也能提供許多幫忙。

我自己認為,糖尿病的病人可能末梢神經比較沒那麼敏銳,在多走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有一些傷口,務必保持清潔,當有出現小傷口,必須要及早發現,走路的時候一定要穿襪子、鞋子,這都非常重要。像我們在霧峰這邊一些長輩,他們常常赤腳在菜園、果園,雙腳都相當勇猛,但是腳其實是非常髒的地方,只要有一個看不到的傷口,細菌就會跑進去,常常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在急診的時候我們去看他的腳,並沒有明顯傷口。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多走、多運動,再加上保暖跟保護腳的襪子、鞋子,也許就不用靠藥物或制式的醫療方式,就能保養周邊的動脈。

林:像網路上有些人說熱水泡腳可以增加腳的血管的循環,針對熱水泡腳這件事,有些病人會覺得腳比較舒服,但張主任覺得對於周邊血管疾病會有好處或壞處嗎,或其實都沒有影響呢?

張:我認為當下確實病人會比較舒服,這是好的事情,因為當下熱水提供熱度,使血管擴張,所以循環會比較好。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病人的腳的感覺,都不是很敏銳,如果泡腳的溫度太高,或腳本來就有一些傷口,當然泡腳的水一定是一般自來水,不可能用無菌或很乾淨的水,所以有可能增加額外的感染或傷口。我通常會比較保守建議,或者適當提醒,水的溫度不要太高,因為我們體溫30幾度,周邊血管也差不多,所以不用像溫泉使用40、50度或更高的水泡腳。

林:以上介紹周邊血管疾病的自我檢查及照護,假如大家有一些問題,也可以到亞大醫院張主任的門診。其實我們腎臟科很多無論是糖尿病還是腎臟病,會出現周邊血管疾病,都已經拜託張主任通很多血管,確實成效不錯,病人的症狀有改善,傷口照護的進步,甚至有些病人做完覺得走路恢復。今天謝謝張主任來到節目上!

張:謝謝林醫師!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