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3【時事】願世界和平 戰爭來臨時需要面對的疾病

最近發生很多事情,從油價波動、升息、日本大地震,到Netflix同住者要收費。但是要說這一個月來最大的事情,其實就是烏俄戰爭,剛開始開打的時候人心惶惶,不知道所謂的第3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那俄國跟烏克蘭到目前我錄音的時候,都還在繼續打,雖然說烏俄戰爭是在很遠的地方,但是身為臺灣人也會誠惶誠恐,擔心對岸會不會受到一些鼓舞,個人覺得機會不高,但是其實在網路上,我看到一些烏俄戰爭的慘況啦,砲彈滿天飛,甚至有一些難民逃難,有一些烏克蘭自己的民眾,或者一些新聞記者不小心把槍砲打到的場景,這些我覺得都是我們身處在和平國度的人,很難想像的。

其實我覺得我們也沒辦法,正面去聲援烏克蘭,或是祈求一些和平,但是這時候該做的事,其實不是只有恐懼害怕,恐懼說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是想到目前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或是像我身為醫生的角色,到底可以先預想到什麼,或可以幫助到什麼。我就想說透過一個醫師的想法,去看烏俄戰爭,本來以為這個議題可能有很多人談過,但是無論在網路、YouTube,甚至一些social media搜尋後,發現其實大家都是用政治或者財經的觀點在討論這個話題。烏俄戰爭會對油價、財經或者有些政治分析說俄國為什麼打烏克蘭,但鮮少人使用醫學的角度,來看戰爭影響健康的場面,但是我覺得,戰爭跟我們市井小民最相關的其實是醫療,因為跟自己生命有關,那如何在戰爭中躲避或面對傷害,其實我覺得是我們平民應該要好好學習的。所以我想說來做這一集的企劃,假如戰爭真的降臨,我們可能需要做什麼來防範。雖然我不是一個熱帶醫學或戰爭醫學的專家,但是我去找了一些醫師,臺灣老實說槍傷甚至砲彈傷害,有經驗的醫師都非常少,所以我搜尋了一些文獻,嘗試用醫學治療的角度,去解釋戰爭來臨的時候,可能會碰到的醫療問題。

今天主要針對槍傷跟砲彈打到的醫療問題,跟我想的解決方案,大家一起來聽聽吧!

戰爭發生時,其實有很多武器會被使用,但是跟我們平民比較有相關的,常見的其實是槍跟砲,那槍呢,大家可能都理解,在電視影集或電影中,其實大家都看到槍嘛,那今天我想要討論的主要是步槍,步槍不是警察或是電視看到的手槍,因為戰爭來臨的時候,其實是步槍。步槍跟手槍的差別,就是步槍的火力比較強,造成的傷害比較大,而且射擊距離會非常遠,10公尺、20公尺、30公尺被打到都還是會造成傷害。那步槍造成的傷害,其實主要來自於子彈,大家有看過電視或者電影中,其實子彈是一個小小的東西,但它一個火力射擊飛出去以後,會怎麼樣傷害到人體呢?大概有兩種方式,一種叫貫穿傷,貫穿傷就是打到以後入口相對小,因為一些物理原理,例如螺旋,子彈的飛出去會是大洞,而打在四肢或非中央器官可能還好,例如打在四肢,那可能手腳斷掉,但是打在內臟的部分或腦部,會打到穿出去,不像電影中好像被打到還可以稍微摀住都沒關係,但可能後面的穿出來,裡面的主體結構大概就被傷害到。

假如你稍微距離遠一點,子彈會留在裡面,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威力不夠,或是因為距離過遠,壓力比較小;第二種是特製子彈,打到裡面反而會在裡面造成一些很大的破壞,其實步槍的傷害,是我們平民會比較擔心的,會造成物理性傷害,例如說步槍直接攻擊要重要器官,例如腦、心臟、肺臟或腸胃道,這個被打到基本上沒救了,那四肢的話,會造成一些粉碎性骨折,像之前有一位警察,我在幫他植管的時候,發現他的左腳有一個滿大的傷口,他說他是一個刑警,他在跟歹徒搶槍的時候,歹徒的手槍不小心走火,是滿近距離射擊的,在以前我的概念裡,手槍射擊其實就是一個洞,但實際上他的疤痕是非常大的,他的大腿骨其實被射斷,是粉碎性骨折,那不過當時他並沒有傷到一個大動脈,因為其實物理性傷害除了器官以外,最重要是動脈,假如說你的動脈血管直接被射破了,那個壓力可能就直接噴出來,要止血會非常的困難。

步槍的傷害除了這個以外,就是它的距離,五公尺內的距離威力非常巨大,大概就很慘。還記得以前當兵的時候,當的是醫官,有處理到一些阿兵哥,可能心理壓力造成他拿步槍直接射擊,你會看到腦部已經爆開了,我們還是會叫救護車,不過基本上大概沒救了。所以近距離射擊,被打到即使是手跟腳,你整個器官整個大概都會被打爛了,沒有辦法有效的治療。

但其實步槍的射擊準確度很低,他不會像電視上那個神射手很遠就直接把你*掉,像當兵打靶過的人都知道,其實在你面前的靶,很難打得到,這當然有有幾個原因,像大家會說步槍老舊準心會不準,雖然說他每次都會經過校正,但是因為裡面的材質都磨損,導致校正後準心很不準,所以常常發射出去的子彈亂飛。例如我們一個把位,10個人從第一個靶位到第10個靶位都一個人打一支版,但是你打完會發現某個靶位明明一個人六發子彈,它最後會被打8個洞或9個洞,代表其實有人脫靶,有人從第一地方打到第10靶,代表打得其實偏移非常多。所以大家要知道,步槍的準確度雖然說在一些比較新的步槍,它的準確度相對沒有辦法太高,打出去因為受到風向會有一些現實的考量,所以常常像搶救雷恩大作戰,或電視中的步槍子彈掃射,你就看到人直接被打壞了,其實沒有那麼容易的啦。但步槍的傷害依然非常巨大,因為假如真的進去巷戰或街道戰的話,步槍一定是主力。

第二個叫作砲彈,砲彈傷害大家在電影中很常看到,砲彈從遠距離打過來,大部分是瞄準某個建築物或瞄準一個地圖轟炸,近距離傷害越大,主要產生兩個傷害,第一個是碎片傷害,就是砲彈打到碎片爆出來,這個傷害比較像子彈,但它是一個環形的爆發,距離越近傷害越大,距離越遠傷害越小。

第二個它跟子彈不一樣就是它會有個衝擊波,它可能不只是碎片傷害,因為它是在短期間內,產生一個非常大的空氣膜,壓力甚至比一般的壓力大。但近距離其實像電影中,有些人點火把炸藥炸開以後,他就可以帥帥的背對它,然後抽著煙遠離爆炸口,其實不會這麼這麼簡單。第一個是爆炸的碎片一定四散,可能沒辦法很準確打擊到某個部分,但是它周圍大概都受到一些碎片傷害,衝擊波會造成空槍型的內臟傷害,例如肺臟或者腸胃道,因為那個壓力非常大,短期內器官會受到很大壓力直接收縮再出來,就會出現一些內出血,外觀可能看起來沒怎樣,但是有些人會流鼻血、吐血、咳血這些都有可能,衝擊波基本上也是越大越近,傷害力越大,有些衝擊波甚至會衝擊到地面,大家都說假如你碰到砲彈的時候,你就要趴著,但是你趴的時候,地面沖擊波會直接震上來。

第三個是灼傷,因為大部分爆炸以後,火焰會出現,無論是你直接被火焰燒傷,還是事後飛濺的出來的火焰,也還是會燒傷,所以它的傷害除了碎片、衝擊波,還有事後的灼傷。

當然假如真的戰爭來臨,除了槍跟砲以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傷害,例如說像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或比較地域性的戰爭,會引起一些壞血性、風窩性組織炎、敗血症,例如本來我們的防疫都做得不錯,covid-19或者像登革熱都捲土重來,甚至會造成一些醫療機構原本的傷害,例如說像洗腎患者,戰爭下他可能就沒有辦法獲得這麼良好的照顧,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基本上也有可能沒辦法獲得一些良好的藥物。

那在這些以外,我的想法是假如真的碰到一些槍傷或刀傷,但我自己查了一些資料,雖然我不是戰地醫學的專家,不過可以跟大家分享應該要怎麼預防,第一個是槍的部分,當然是先躲避橫飛的戰場,除非你真的是一線人員,你真的要帶槍上陣,這個是沒有辦法,但是你身為一介平民,子彈橫飛的時候你就盡量不要出去,才不會被流彈打到。第二個就是你穿愈多層保護,對於子彈的傷害也愈小,甚至有些人說你拿了10本書,子彈基本上就打不穿,但是其實基本上我們不可能拿10本書,可是只要有一些防護,例如說你身上多一些防護衣物,除非對方是專門在打你,否則對榴彈傷害相對少。

其實對於一般的槍傷,最大的傷害是來自於流血,所以止血在第一線需要做的非常確實,因為流血不止大概有將近五成到六成的死亡率,但在擊中流血的當下,你可能來不及送到醫院,或是當下的情況不允許你馬上被送到醫院。

可能會有幾種大家可以做的,小傷口的話直接加壓止血,例如說你這個地方流血,你就直接拿一塊紗布或用手去加壓,但是它的壞處是對於穿刺傷並不好,因為大家知道對於空腔你忙著加壓,它可能沒有地方出來,血管自然會用壓力把它止住,但假如說它是一個穿刺傷,或裡面一直流,你局部加壓效果就不好。第二個叫做填塞止血法,對於密閉環境出血比較有效,例如股溝、腋窩或是子宮腔,用一個相對無菌和清潔的部位塞住傷口,然後再用包紮止血法,但假如不是一個完全密閉的,用填塞止血法效果不好,填進去可能其他地方就繼續流。

局部加壓止血或填塞止血法之後,還是會需要止血帶。止血帶簡單來說就是血從上游出來,到下游的地方,例如說我們是這個地方在爆血,做法是從上游把它截斷,用軟性有彈性的軟性物質綁起來,像是床單、被單、窗簾。我之前是有碰過,大家都知道洗腎的患者會有一個叫動靜脈廔管,之前有病人的動靜脈廔管出現血管瘤,血管瘤當場爆掉,當時我們的做法是直接拿皮帶綁起來,它會讓出血處的血壓下降,讓血管不會那麼噴血,但是副作用非常大,因為上游的血管被壓住,下游的血流都不動,例如說綁在相對上肢的地方,下游像手指的血管都不行了,所以到最後手指黑掉。所以止血帶使用不要超過兩三個小時,而且每隔一段時間要鬆開止血帶,例如說半小時或一個小時要把壓力打開。所以它的壞處就是綁太久可能會有截肢的風險,但假如現在大量出血,就不得不使用止血帶止血法。

第四個止血方法是止血棉,大家都可能補過輪胎,就是輪胎有一個破洞,放一個東西進去會膨脹,局部的地方收起來。在醫療上也有這種止血棉,我要做心導管或顯影劑治療,這時候會在上面打個洞,以前傳統我們都是直接加壓止血,現在有些止血棉直接把它放上去,血液就會跟裡面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把傷口填塞著。它的壞處第一個是價格昂貴,第二個數量有限,不可能每個病人直接用止血棉。

假如是槍傷,最重要比較像電影中,比如說被子彈打到第一件事情是拿出子彈,子彈拿出來,而且人又馬上變好,拿出子彈的那一剎那,血壓心跳就變得很好,但其實子彈不應該這麼早被拿出來,因為子彈造成的傷害,當下就決定,拿掉以後並不會讓你原本受到傷害的地方變好。而且拿出子彈的時候,可能造成周邊的組織傷害更嚴重,例如子彈打到背部,止血穩定後,當時的神經和血管都沒有受到傷害,但是假如貿然拿出背部的子彈,有可能動到神經或血管,因為子彈卡在神經血管旁邊,為了拿出子彈,造成更大一波傷害,所以通常拿出子彈的時機呢是相對穩定的時候。也就是說送到專業的醫院,或由專業的醫師來做會比較好,以免你在拿子彈的過程出現二次傷害。

談完了槍傷,假如是砲彈傷害那怎麼辦呢?砲彈傷害這個就有點難了,第一個假如對方開出地圖砲,打某個地區的時候,你可能盡量避開那個地方,假如今天身處在砲彈這邊,可以找一些堅固的掩體,不要跑到空野,可能砲彈的碎片就直接打到你。

看一些戰地的資料,討論到哪個姿勢比較好。目前大家主流的建議,是臥倒的效果比較好,例如臥倒以後,子彈飛濺,你的面積就會變得比較小,因為面積越大,被碎片傷害的機會越大。衝擊波雖然很強,但是你只要距離越遠,而且不要全身都趴在地上,你可以臥倒後手還是稍微撐著,不要讓你的臟器直接接觸到地面,衝擊波也不會傷害力這麼大。

在砲彈傷害方面,有些國外的Youtuber很無聊,做了一些實驗,發現砲彈殺傷以後跳到水中,效果不錯,但實際上要應用非常難,像在城市中水池的空間很少,甚至有可能砲彈在水池中就爆炸了。

這集算是新的嘗試,不知道大家還喜歡嗎?因為講一些戰爭的話題不是我的專長,我有詢問一些急診醫師,台灣的槍傷處理大多是手槍導致的,而且救護人員也不是第一時間到達,可能送到醫院急診醫師和外科醫師才接觸,但是如果在真實戰爭,身為平民第一件事是自救,再考慮救治他人。

今天跟大家分享槍傷和砲彈傷,槍傷主要還是物理性傷害,步槍遠比大家想像得還嚴重,直接打到器官,器官就會損傷,五公尺內的距離威力其實非常巨大,但因為步槍的準確度非常差,據說神槍手能打出六成命中率就算很高了。

步槍造成的傷害要注意的是止血,無論是哪種器官傷害,最簡單就是加壓止血,如果可以,就在血管上游,用皮帶或被單趕快綁起來,趕快送到醫院。假如能買到止血棉,用止血棉效果更好。

不要急著移除子彈,應該由專業人士處理。

砲彈傷害主要來自碎片,高砲彈的碎片噴出來和它的衝擊波,第一個作法是遠離戰區,第二個如果可以,臥倒的效果比較好,臥倒的時候手盡量撐著,不要離地面太近。

有一說跳到水中也可以躲避砲彈傷害。

如果大家想要未雨綢繆,應該怎麼做呢?

  • 保養自己要多多運動,因為戰爭的時候一定會需要大量體能
  • 控制好慢性病
  • 去捐血,讓血庫的庫存增加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