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9【故事】疫情下的病人們-好轉的腎功能

64歲李老師腎功能不佳,加上平時沒有控制飲食,雖然門診追蹤四年,腎功能已達需要洗腎的程度,她仍不願接受洗腎,總是使用拖延戰術,所幸三級防疫警戒後,李老師少了工作壓力,重新審視生活步調,並貫徹護腎飲食和規律運動,兩個月來肌酐酸大幅改善,整個人氣色變佳,堪稱逆轉腎的成功案例。

今年五月進入三級警戒前,李老師的肌酐酸已高達10.42mg/dl,通常患者肌酐酸達6mg/dl以上時,就會開始討論洗腎事宜,若病人出現尿毒症狀或無法用藥物控制的水腫,則必須進入透析。雖然與李老師討論多次,但她擔心洗腎會影響教學、生活,始終不願意配合,也因工作壓力大,無法落實護腎飲食,每日總是以外食為主,飲食中總不乏各式肉品,也酷愛含糖冷飲,口味偏向重鹹,雖然想要規律運動,但總以工作太忙而作罷。

雖然於門診規律追蹤四年,尿毒素緩慢上升,也告知如果飲食不加以控制,隨時有可能因尿毒症候群或是肺水腫緊急洗腎,但李老師依然心繫工作而不顧自身健康。

直到三級警戒學校停課後,李老師工作壓力瞬間銳減,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健康,先試著從調整飲食做起,烹調方式改為水煮,並嚴格計算每餐的蛋白質量,以一份蛋白質約含7公克的蛋白質,第五期腎臟病患者頂多只能吃兩份蛋白質,並選用一半以上的高生理價蛋白質(例如蛋魚肉類等),並盡量避開低生理價蛋白質(例如紅豆、綠豆、麵筋、堅果類等)。

李老師起初吃得很不習慣,但堅持一周後,發現精神體力改善,於是每天進行居家運動30分鐘,兩個月來肌酐酸下降至8.66mg/dl,且營養維持很好,雖然洗腎仍是必須審慎考慮的選項,但在努力控管飲食下,尿毒素明顯下降。

腎臟是身體排毒的器官,慢性腎臟病患者在尚未洗腎,或換腎治療以前,營養治療能有效改善尿毒素的方式。針對早期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及磷,即可改善症狀,而第三期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除了上述兩項營養素外,鈉、鉀和水分也要嚴格控管,才能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  

慢性腎臟病唯有做好飲食控制,並保持良好運動習慣,才有機會逆轉症狀,雖然疫情影響到許多人的生活,卻讓許多慢性病患者有空閒時間好好審視自己的健康,藉由落實低蛋白飲食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新聞連結:腎友居家工作低蛋白飲食 兩個月改善腎功能成功「逆轉腎」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